《后汉书 · 文苑列传上》

  杜笃 王隆 夏恭 傅毅 黄香 刘毅 李尤 苏顺 刘珍 葛龚 王逸 崔琦 边韶

  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也。高祖延年,宣帝时为御史大夫。笃少博学,不修小节,不为乡人所礼。居美阳,与美阳令游,数从请托,不谐,颇相恨。令怒,收笃送京师。会大司马吴汉薨,光武诏诸儒诔之,笃于狱中为诔,辞最高,美帝之,赐帛免刑。

  笃以关中表里山河,先帝旧京,不宜改营洛邑,乃上奏《论都赋》曰:

  臣闻知而复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昔般庚去奢,行俭于亳;成周之隆,乃即中洛。遭时制都,不常厥邑。贤圣之虑,盖有优劣;霸王之姿,明知相绝。守国之势,同归异术;或弃去阻厄,务处平易;或据山带河,并吞六国;或富贵思归,不顾见袭;或掩空击虚,自蜀汉出,即日车驾,策由一卒;或知而不从,久都墝埆。臣不敢有所据。窃见司马相如、杨子云作辞赋以讽主上,臣诚慕之,伏作书一篇,名曰《论都》,谨并封奏如左。

  皇帝以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升舆洛邑,巡于西岳。推天时,顺斗极,排阊阖,入函谷,观厄于崤、黾,图险于陇、蜀。其三月丁酉,行至长安。经营宫室,伤愍旧京,即诏京兆,乃命扶风,斋肃致敬,告觐园陵。凄然有怀祖之思,喟乎以思诸夏之隆。遂天旋云游,造舟于渭,北<方亢>泾流。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瘗后土,礼邠郊。其岁四月,反于洛都。明年,有诏复函谷关,作大驾宫、六王邸、高车厩于长安。修理东都城门,桥泾、渭,往往缮离观。东临霸、浐,西望昆明,北登长平,规龙首,抚未央,覛平乐,仪建章。

  是时山东翕然狐疑,意圣朝之西都, 惧关门之反拒也。 客有为笃言:“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且洛邑之渟瀯,曷足以居乎万乘哉?咸阳守国利器,不可久虚,以示奸萌。”笃未甚然其言也,故因为述大汉之崇,世据雍州之利,而今国家未暇之故,以喻客意。曰:

  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岐、雍,国富人衍,卒以并兼,桀虐作乱。天命有圣,托之大汉。大汉开基,高祖有勋。斩白蛇,屯黑云,聚五星于东井,提干将而呵暴秦。蹈沧海,跨昆仑,奋彗光,扫项军,遂济人难,荡涤于泗、沂。刘敬建策,初都长安。太宗承流,守之以文。躬履节俭,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赈人以农桑,率下以约已,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佞邪之臣不列于朝,巧伪之物不鬻于市,故能理升平而刑几措。富衍于孝、景,功传于后嗣。

  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之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仇。遂命票骑,勤任卫青,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蛮。烧罽帐,系阏氏,燔康居,灰珍奇,椎鸣镝,钉鹿蠡,驰坑岸,获昆弥,虏亻数侲,驱骡驴,御宛马,鞭駚騠。拓地万里,威震八荒。肇置四郡,据守敦煌。并域属国,一郡领方。立侯隅北,建护西羌。捶驱氐、僰,寥狼卭、筰。东摩乌桓,蹂辚濊貊。南羁钩町,水剑强越。残夷文身,海波沫血。郡县日南,漂概朱崖。部尉东南,兼有黄支。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蚌蛤,碎琉璃,甲玳瑁,戕觜觿。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颡,失气虏伏。非夫大汉之世盛,世借雍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故创业于高祖,嗣传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财衍于孝景,威盛于圣武,政行于宣、元,侈极于成、哀、祚缺于孝平。传世十一,历载三百,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章,皆莫能迁于雍州,而背于咸阳。宫室寝庙,山陵相望,高显弘丽,可思可荣,羲、农已来,无兹著明。

  夫雍州本帝皇所以育业、霸王所以衍功,战士角难之场也。《禹贡》所载,厥田惟上。沃野千里,原隰弥望。保殖五谷,桑麻条暢。滨据南山,带以泾、渭,号曰陆海,蠢生万类。楩楠檀柘,蔬果成实。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鐇株林。火耕流种,功浅得深。既有蓄积,厄塞四临:四被陇、蜀,南通汉中,北据谷口,东阻嵚岩。关函守尧,山东道穷;置列汧、陇,壅偃西戎;拒守褒斜,岭南不通;杜口绝津,朔方无从。鸿、渭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东综沧海,西纲流纱;朔南暨声,诸夏是和。城池百尺,厄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一卒举礧,千夫沉滞;一人奋戟,三军沮败。地势便利,介胄剽悍,可与守近,利以攻远。士卒易保,人不肉袒。肇十有二,是为赡腴。用霸则兼并,先据则功殊;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为政则化上,篡逆则难诛;进攻则百克,退守则有余:斯固帝王之渊囿,而守国之利器也。

  逮及亡新,时汉之衰,偷忍渊囿,篡器慢违,徒以势便,莫能卒危。假之十八,诛自京师。天畀更始,不能引维。慢藏招寇,复致赤眉。海内云扰,诸夏灭微。群龙并战,未知是非。于时圣帝,赫然申威,荷天人之符,兼不世之姿。受命于皇上,获助于灵祇。立号高邑,搴旗四麾。首策之臣,运筹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师之攸向,无不靡披。盖夫燔鱼剸蛇,莫之方斯。大呼山东,响动流沙。要龙渊,首镆铘,命腾太白,亲发狼、弧。南禽公孙,北背强胡,西平陇、冀,东据洛都。乃廓平帝宇,济蒸人于涂炭,成兆庶之亹亹,遂兴复乎大汉。

  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于论都而遗思雍州也。方躬劳圣思,以率海内,厉抚名将,略地疆外,信威于征伐,展武乎荒裔。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东南殊俗不羁之国,西北绝域难制之邻,靡不重译纳贡,请为籓臣。上犹谦让,而不伐勤。意以为获无用之虏,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远救于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今国家躬修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徒垂意于持平守实,务在爱育元元,苟有便于王政者,圣主纳焉。何则?物罔挹而不损,道无隆而不移,阳盛则运,阴满则亏,故存不忘亡,安不讳危,虽有仁义,犹设城池也。

  客以利器不可久虚,而国家亦不忘乎西都,何必去洛邑之渟瀯与?

  笃后仕郡文学掾。以目疾,二十余年不窥京师。

  笃之外高祖破羌将军辛武贤,以武略称。笃常叹曰:“杜氏文明善政,而笃不任为吏;辛氏秉义经武,而笃又怯于事。外内五世,至笃衰矣!”

  女弟适扶风马氏。建初三年,车骑将军马防击西羌,请笃为从事中郎,战没于射姑山。

  所著赋、诔、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凡十八篇。又著《明世论》十五篇。

  子硕,豪侠,以货殖闻。

  王隆字文山,冯翊云阳人也。王莽时,以父任为郎,后避难河西,为窦融左护军。建武中,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诗、赋、铭、书凡二十六篇。

  初,王莽末,沛国史岑子孝亦以文章显,莽以为谒者,著颂、诔、《复神》、《说疾》凡四篇。

  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也。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余人。王莽末,盗贼从横,攻没郡县。恭以恩信为众所附,拥兵固守,独安全。光武即位,嘉其忠果,召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和集百姓,甚得其欢心。

  恭善为文,著赋、颂、诗、《励学》凡二十篇。年四十九卒官,诸儒共谥曰宣明君。

  子牙,少习家业,著赋、颂、赞、诔凡四十篇。举孝廉,早卒,乡人号曰文德先生。

  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也。少傅学。永平中,于平陵习章句,因作《迪志诗》曰:

  咨尔庶士,迨时斯勖。日月逾迈,岂云旋复!哀我经营,旅力靡及。在兹弱寇,靡所庶立。

  于赫我祖,显于殷国。二迹阿衡,克光其则。武丁兴商,伊宗皇士。爰作股肱,万邦是纪。

  奕世载德,迄我显考。保膺淑懿,缵修其道。汉之中叶,俊乂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勋绪。

  伊余小子,秽陋靡逮。惧我世烈,自兹以坠。谁能革浊,清我濯溉?谁能昭暗,启我童昧?

  先人有训,我讯我诰。训我嘉务,诲我博学。爰率朋友,寻此旧则。契阔夙夜,庶不懈忒。

  秩秩大猷,纪纲庶式。匪勤匪昭,匪壹匪测。农夫不怠,越有黍稷,谁能云作,考之居息?

  二事败业,多疾我力。如彼遵衢,则罔所极。二志靡成,聿劳我心。如彼兼听,则溷于音。

  於戏君子,无恒自逸。徂年如流,鲜暇日。行迈屡税,胡能有迄。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毅以显宗求贤不笃,士多隐处,故作《七激》以为讽。

  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毅追美李明皇帝功德最盛,而庙颂未立,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奏之,由是文雅显于朝廷。

  车骑将军马防,外戚尊重,请毅为军司马,待以师友之礼。及马氏败,免官归。

  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

  毅早卒,著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凡二十八篇。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大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常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功满当迁,和帝留,增秩。六年,累迁尚书令。后以为东郡太守,香上疏让曰:“臣江淮孤贱,愚矇小生,经学行能,无可算录。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极台阁。讫无纤介称,报恩效死,诚不意悟。卒被非望,显拜近郡,尊位千里。臣闻量能授官,则职无废事;因劳施爵,则贤愚得宜。臣香小丑,少为诸生,典郡从政,固非所堪。诚恐矇顿,孤忝圣恩。又惟机密端首,至为尊要,复非臣香所当久奉。承诏惊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刚,适可驱使。愿乞余恩,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土灰极荣。”帝亦惜香干用,久习旧事,复留为尚书令,增秩二千石,赐钱三十万。是后遂管枢机,甚见亲重,而香亦祗勤物务,忧公如家。

  十二年,东平清河奏訞言卿仲辽等,所连及且千人。香料别据奏,全活甚众。每郡国疑罪,辄务求轻科,爱惜人命,每存忧济。又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数加恩赏。疾病存问,赐医药。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幸。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肌,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刘毅,北海敬王子也。初封平望侯,永元中,坐事夺爵。毅少有文辩称。元初元年,上《汉德论》并《宪论》十二篇。时,刘珍、邓耽、尹兑、马融共上书称其美,安帝嘉之,赐钱三万,拜议郎。

  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杨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拜兰台令史。稍迁,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立,迁乐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

  尤同郡李胜,亦有文才,为东观郎,著赋、诔、颂、论数十篇。

  苏顺字孝山,京兆霸陵人也。和安间以才学见称。好养生术,隐处求道。晚乃仕,拜郎中,卒于官。所著贼、论、诔、哀辞、杂文,凡十六篇。

  时,三辅多士,扶风曹众伯师亦有才学,著诔、书、论四篇。

  又有曹朔,不知何许人,作《汉颂》四篇。

  刘珍字秋孙,一名宝,南阳蔡阳人也。少好学。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观》、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騊駼作建武已来名臣传,迁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转卫尉,卒官。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云。

  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人也。和帝时,以善文记知名。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安帝永初中,举孝廉,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荡阴令。辟太尉府,病不就。州举茂才,为临汾令。居二县,皆有称绩。著文、贼、碑、诔、书记,凡十二篇。

  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也。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

  子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厉。后溺水死,时年二十余。

  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济北相瑗之宗也。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初举考廉,为郎。河南尹梁冀闻其才,请与交。冀行多不轨,琦数引古今成败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其辞曰。

  赦赦外戚,华宠煌煌。昔在帝舜,德隆英、皇。周兴三母,有莘崇汤。宣王晏起,姜后脱簪。齐桓好乐,卫姬不音。皆辅主以礼,扶君以仁,达才进善,以义济身。

  爰暨未叶,渐已穨亏。贯鱼不叙,九御差池。晋国之难,祸起于丽。惟家之索。牝鸡之晨。专权擅爱,显已蔽人。陵长间旧,圮剥至亲。并后匹嫡,淫女毙陈。匪贤是上,番为司徒。荷爵负乘,采食名都。诗人是刺,德用无怃。暴辛惑妇,拒谏自孤。蝠蛇其心,纵毒不辜。诸父是杀,孕子是刳。天怒地忿,人谋鬼图。甲子昧爽,身首分离。初为天子,后为人螭。

  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礼,而竞奖以权。先笑后号,卒以辱残。国家泯绝,宗庙烧燔。末嬉丧夏,褒姒毙周,妲已亡殷,赵灵沙丘。戚姬人豕,吕宗以败。陈后作巫,卒死于外。霍欲鸩子,身乃罹废。

  故曰:无谓我贵,天将尔摧;无恃常好,色有歇微;无怙常幸,爱有陵迟;无曰我能,天人尔违。患生不德,福有慎机。日不常中,月盈有亏。履道者固,杖势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琦以言不从,失意,复作《白鹄赋》以为风。梁冀见之,呼琦问曰:“百官外内,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琦对曰:“昔管仲相齐,乐闻机谏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今将军累世台辅,任齐伊、公,而德政未闻,黎元涂炭。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冀无以对,因遣琦归。

  后除为临济长,不敢之职,解印绶去。冀遂令刺客阴求杀之。客见琦耕于陌上,怀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客哀其志,以实告琦,曰:“将军令吾要子,今见君贤者,情怀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琦得脱走,冀后竟捕杀之。

  所著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凡十五篇。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

  桓帝时,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著作东观。再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官。著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

全屏
译文

  (杜笃、王隆、夏恭、傅毅、黄香、刘毅、李尤、苏顺、刘珍、葛龚、王逸、崔琦、边韶)

  ◆杜笃传,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高祖为杜延年,宣帝时做御史大夫。杜笃年轻时博学多闻,不修小节,乡里人对他不怎么好。居住美阳,与美阳令往来相好,多次请他为自己谋事,美阳令没有为他办,恨了他。美阳令一怒之下,收捕了杜笃送京师。正值大司马吴汉逝世,光武诏令诸儒生为文吊唁,杜笃在狱中做了一篇诔文,辞旨高雅,光武称赞写得好,赐帛并免了他的处分。杜笃认为关中内山外河,是先帝的旧京,不应当改建洛邑,于是做了一篇《论都赋》,上奏皇上。杜笃后来出仕郡文学掾,因有眼病,二十多年没有去京师。杜笃的外高祖破羌将军辛武贤,以有军事谋略著名。杜笃常叹息道“:杜氏文明善于政治,而杜笃不被任为吏,辛氏秉义有武,而笃又胆小怕事。外内五代,到了我笃这一代衰微了啊!”杜笃的妹妹嫁给扶风马氏。建新三年,车骑将军马防攻击西羌,请杜笃做从事中郎,在射姑山战死。杜笃著有赋、诔、吊、书、讠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共十八篇。又著《明世论》十五篇。儿子杜顾,豪侠,以经商著名。

  ◆王隆传,王隆字文山,冯翊云阳人。王莽时,因父亲的关系被任为郎,后来逃难河西,任窦融的左护军。建武中,做新汲县令。能文章,所著诗、赋、铭、书共二十六篇。先时,王莽末年,沛国史岑子孝也以文章著名,王莽任为谒者,著颂、诔、《复神》、《说疾》共四篇。

  夏恭传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学《韩诗》、《孟氏易》,门徒常千多人。王莽末年,盗贼蜂起,攻陷郡县,夏恭因为恩信素著,为大众所附,拥兵固守,独得安全。光武即位,表扬他忠义果敢,召授郎中,再升太山都尉。安集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夏恭擅长写文章,著赋、颂、诗、《励学》共二十篇。年四十九,死在任上,诸儒生共同为他起个谥号曰“宣明君”。儿子夏牙,年轻时学家业,著赋、颂、讠赞、诔共四十篇。举孝廉,死得早,乡人号曰“文德先生”。

  ◆傅毅传,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年轻时就博闻强记。永平中,在平陵学章句,曾作《迪志诗》。傅毅认为显宗求贤不认真,没有真心实意,有才能、有学问的人,大多隐居不出,因此写了一篇《七激》讽谏显宗。建初中,肃宗广泛地罗致文学之士,任傅毅为兰台令史,授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同掌管校正群书。傅毅认为孝明皇帝功德最高,但是庙颂没有,于是仿效《清庙》作《显宗颂》十篇上奏皇帝,由是他的文雅在朝廷显彰著名。车骑将军马防,作为外戚,极为尊重,请傅毅任军司马,以师友的礼对待他。马氏败,被免官回乡里。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又请傅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窦宪升大将军,再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窦宪大将军府掾,文章之盛,当时第一。傅毅死得早,著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共二十八篇。

  ◆黄香传,黄香字文强,江夏郡安陆县人。九岁失母,思念至极,形容憔悴,几乎死掉。乡人称赞他是个孝子。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说了,召他去,叫“门下孝子”,十分喜欢他,敬重他。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妾,自己操劳,尽心奉养,并且广泛地诵习经典,研究道术,文章也写得好。京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最初任郎中,元和元年(84),肃宗诏命黄香到东观,黄香读了未曾见过的书。黄香后来请假,回京师时,千乘王行加冠礼,皇帝在中山府第,召黄香至殿下,回顾诸王说“:这就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左右的人没有不为之另眼相看。后来又召到安福殿谈政事,授尚书郎,多次陈述朝廷得失,赏赐增加。曾经一个人宿于台上,白天黑夜不离宫门。皇帝听说了,表扬他。永元四年(92),授左丞,功满应当升迁,和帝留他,增加了俸禄。六年(94),升到尚书令。后来任为东郡太守,黄香上疏辞让说“:我是江淮地方一个孤苦微贱、愚蔽无知的小人,经学品行能力,没有可以称说的。遭遇太平盛世,得了先人的余福,因此能够在弱冠之时特蒙皇上征用,连续升迁,以至尚书。至今没有纤微的功劳可以称述,应该报恩效死,不料又出于意外,命为京师近郡太守,位尊千里。我听说根据人的能力授官,工作就做得好,按功劳封爵,贤愚就各得其所。我黄香是个无名小卒,出身诸生,守郡从政,本不胜任。真恐因为糊涂,辜负皇上的恩德。又想尚书令职务最为机密尊贵,也不是我黄香所应当长期担任的。接了皇上的诏书,诚惶诚恐,不知怎么办才好。我黄香年纪轻,正好驱使。愿乞施恩,留作冗官,督责小职,在宫廷里作上些杂事,实现我黄香的蝼蚁一样的小志,这是我至死的大愿,死后极大的光荣。”皇帝也很爱黄香能干,又长时间研习历史旧事,仍然留任尚书令,增加俸禄二千石,赐钱三十万,从这以后掌管机要,极为亲信他,重用他。黄香也勤勤恳恳工作,操心国事和操心家事一样。十二年(100),东平、清河报告朝廷卿仲辽等人谣言惑众,牵连近千人。黄香分别据实上奏,救活了不少人。郡国疑案,往往从轻处理,爱惜人命,只恐做不到。又通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都很适当。皇帝知道他勤劳为国,多次赏赐,有病慰问,赐医药。在位推荐颇多,皇帝对他十分宠信,舆论讥他亲幸得过了头。延平元年(106),升魏郡太守。郡里原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一年收谷几千斛。黄香说:“《田令》‘商人不务农’,《王制》‘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工资的人,不与百姓争利。”一进郡就把内外园田出租给人耕种。这年遭了水灾,百姓饥荒,他于是把工资及所得的赏赐,分给贫者,丰富户也各出义谷,补公家贷放的不足,饥民获得保全。后来因水潦免官,几个月后,卒于家。所著赋、笺、奏、书、令共五篇。儿子黄琼另有传。

  ◆刘毅传,刘毅,北海敬王的儿子。先封平望侯,永元中,获罪罢了他的封爵。刘毅年轻时以有文学辩论之才著名。元初元年,上《汉德论》及《宪论》十二篇。当时刘珍、邓耽、尹兑、马融共同上书称刘毅写得好,安帝嘉奖他,赐钱三万,授议郎。

  ◆李尤传,李尤字伯仁,广汉雒县人。年轻时以文章著名。和帝时,侍中贾逵荐李尤有司马相如、扬雄的风格,召到东观,受诏命作赋,授兰台令史。稍稍升迁,至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著《汉记》。后来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李尤上书劝谏。顺帝立,升乐安相。年八十三岁逝世,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共二十八篇。李尤同郡人李胜,也有文才,任东观郎,著赋、诔、颂、论数十篇。

  ◆苏顺传,苏顺字孝山,京兆霸陵人。和帝安帝时,以才学著名。喜养生之术,隐居求道。到了晚年才出仕,授郎中,死在任上。所著赋、论、诔、哀辞、杂文共十六篇。当时三辅人才很盛,扶风曹众、伯师也有才学,著诔、书、论四篇。又有曹朔,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作《汉颂》四篇。

  ◆刘珍传,刘珍字秋孙(一作秘孙),名宝,南阴郡蔡阳县人。年轻时好学。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马余、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理脱落、错误,改正文字。永宁元年(120),太后又令刘珍与刘..马余作建武以来名臣传记,升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125),授宗正。第二年,调卫尉,死在任上。著诔、颂、连珠共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弄清万物的名称。

  ◆葛龚传,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人。和帝时,以擅长文章、书记著名。性情慷慨壮烈,勇力过人。安帝永初中,举孝廉,为太官丞,上对国家有利应做的事四条,授荡阴令。征召太尉府,因病不去。州举茂才,任临汾令。在所任的荡阴、临汾两县,都有政绩,为人称赞。著文、赋、碑、诔、书记共十二篇。

  ◆王逸传,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共二十一篇。又作《汉诗》一百二十三篇。儿子王延寿,字文考,有美才。年轻时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来蔡邕也作此赋,未作成,及见延寿作的,非常赞赏,于是自己就不作了。曾经作了个奇怪的梦,很不快意,就作了一篇《梦赋》来勉励自己。后来落水溺死,时年才二十几岁。

  ◆崔琦传,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济北相崔瑗的先人。年轻时在京师游学,以文章博通著名。先举孝廉,为郎。河南尹梁冀听说崔琦有才华,要求与他交为朋友。梁冀多行不法,崔琦多次引用古今成败事劝戒他,梁冀不能接受,于是作《外戚箴》。崔琦因为自己的话不被梁冀采纳,很失意,又作《白鹄赋》劝他。梁冀看了,叫了崔琦问道:“百官内外,各人有各人所管的事,天下这么广阔,难道只有我们特别坏吗?你未免刺激得太过了一点吧!”崔琦回答道“:以前管仲做齐国的宰相,愿听劝谏的话;萧何辅佐汉高祖,设立了书记过失的官吏。现在将军是几代的宰相,任比伊尹、周公,但是德政不显著,老百姓困苦不堪,你不能结纳贞良之士,挽救祸败,反而想不让人说话,杜蔽主上的耳朵,莫是要使玄黄改色,马鹿变形吗?”梁冀没有话回答,就打发崔琦回去了。后来被任为临济长,不敢去任职,解印绶走了。梁冀令刺客暗暗地把他杀掉。刺客看见崔琦在陌上耕田,怀里装着一册书,休息时就卧在垄上吟咏。刺客可怜他,用实话告诉崔琦,说“:梁将军要我把你杀了,你是一个贤人,我不忍下手,你应赶快逃走,我也从此跑了算了。”崔琦得以脱走,梁冀后来终于还是把他逮捕杀了。所著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共十五篇。

  ◆边韶传,边韶字孝先,陈留郡浚仪县人。以写文章著名,教授学生几百人。边韶有口才,曾经白天假卧,学生们暗暗地嘲笑道“: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只想眠。”边韶悄悄地听了,应时回答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只想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笑他的学生,惭愧无地自容。边韶的才华敏捷,大多如此。桓帝时,任临颍侯相,征授大中大夫,在东观从事著作。再升北地太守,入朝授尚书令。后来做陈相,死在任上。著诗、颂、碑、铭、书、策共十五篇。

参考资料:
1、 佚名.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