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十节

孟子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收藏 孟子《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十节 》
复制 孟子《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十节 》
类型:

士不遇赋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悲吾族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遑遑匪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兮,亦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焭焭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输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收藏 董仲舒《士不遇赋》
复制 董仲舒《士不遇赋》
类型:

延陵季子庙

战国干戈礼义隳,延陵高节救周衰。 当时若嗣诸侯统,后世谁传十字碑。 生死不欺留剑约,兴亡都在审音知。 名儒如欲修前史,列传应须次伯夷。
收藏 杨杰《延陵季子庙》
复制 杨杰《延陵季子庙》
类型:

伯夷

四海归周莫不臣,首阳山下饿夫身。 清风万古何曾死,愧死当时食粟人。
收藏 舒岳祥《伯夷》
复制 舒岳祥《伯夷》
类型:

感遇十首 其六

妍媸苟不现,无盐诋西施。 贪廉苟不著,盗蹠罪伯夷。 人心岂尽亡,神鬼难久欺。 水浊不见月,水清石离离。 吁嗟转瞬间,儇诡何所施。
收藏 戴亨《感遇十首 其六》
复制 戴亨《感遇十首 其六》
类型:

题叠山卷

江山老骨归元亮,今古何心两伯夷。 半夜寒增霜院酒,一编孤愤雪楼辞。
收藏 丁复《题叠山卷》
复制 丁复《题叠山卷》
类型:

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慰

覆舟无伯夷,祸及向谁咎。 重经蹉跌处,翕忽神不守。 除却夏侯公,谁复闭目走。 垂堂岂无识,其奈摇中久。 安能如芸夫,蚩蚩老南亩。 为眼不计脚,聊随简齐后。 探幽非离群,契妙似独有。 渊乎真奇逢,可谓不吾负。 神交自兹往,盟作忘年友。 何必强求仙,直要骑毛狗。 所困良匪薄,所惊亦复厚。 持以问东坡,河豚此同否?
收藏 王履《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慰》
复制 王履《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慰》
类型:

感兴二十一首 其四

太公起东海,伯夷饿西山。 殷祀既革命,武王乃诛残。 如何叩马谏,英气凛莫干。 圣贤一出处,节义斯得完。 俯仰百世下,懿德两不刊。 呜呼振伦教,沉思良独难。
收藏 叶懋《感兴二十一首 其四》
复制 叶懋《感兴二十一首 其四》
类型:

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收藏 司马迁《伯夷列传》
复制 司马迁《伯夷列传》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九

问:“孟子‘巧力、圣智’之说,朱子云:‘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何如?” 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实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三子譬如射,一能步箭,一能马箭,一能远箭。他射得到俱谓之力,中处俱可谓之巧。但步不能马,马不能远,各有所长,便是才力分限有不同处。孔子则三者皆长。然孔子之和只到得柳下惠而极,清只到得伯夷而极,任只到得伊尹而极,何曾加得些子?若谓‘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则其力反过孔子了。‘巧力’只是发明‘圣、知’之义,若识得‘圣、知’本体是何物,便自了然。”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九》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