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刺

黄帝内经 · 灵枢 · 阴阳清浊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乎?歧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独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之(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阴阳清浊》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阴阳清浊》
类型:

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要论

两汉 : 无名氏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㑊然不去也。
收藏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要论》
复制 无名氏《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要论》
类型:

黄帝内经 · 灵枢 · 周痹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帝曰:善。刺之奈何?歧伯答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猈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周痹》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周痹》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