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调经论

两汉 : 无名氏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欬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帝曰:刺留血奈何?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帝曰:刺未并奈何?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胷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太乙真人画像

形式:

真人读何书,一叶凌浩溔。 不见此舟轻,但觉天地小。

复制 吴浚 《太乙真人画像》
类型:

寄萧冰崖练橘里黄立轩

形式:

破梦金川月,回头玉树风。 烟村涵暮紫,霜叶颤晴红。 谋国诸侯在,忘年古道同。 乾坤云一片,吾意未终穷。

复制 吴浚 《寄萧冰崖练橘里黄立轩》

重过瑞金江

形式:

水瘦滩声健,天寒霜意新。 犬牙舟过石,鱼贯路行人。 到眼心应识,回头迹易陈。 时平刀剑息,失喜问遗民。

复制 吴浚 《重过瑞金江》

中秋联句

形式:

棘闱受得树凉多,耿耿孤灯奈夜何。 后夜中秋可无月,雨工先为洗银河。 中秋此去日无多,笑问青天雨若何。 旧日仙槎应好在,西风吹送上天河。 雨到中秋易得多,素娥争奈漏天何。 青天四壁漫漫夜,星魁谁人见渡河。 雨声酿得客愁多,欲赏清秋作计何。 莫唱刘郎黄鹤句,西风举目异江河。 三台高处五云多,如此好天良夜何。 曾记长淮看月否,玉人何处唱西河。 月下敲诗得句多,诗成句句敌阴何。 夜凉不禁诗肠渴,欲作长鲸吸九河。 风卷玄云已不多,倚栏试问夜如何。 玉轮拟把长绳系,生怕孤蟾没入河。 月魄分它日影多,有盈有阙却缘何。 世人错认娑罗树,半是青山半是河。 孤蟾老矣阅人多,玉斧如霜不敢何。 何似长圆如此夜,放教全影看山河。 白凤威迟舞态多,三郎此际意如何。 霓裳一曲君休听,曾引胡尘暗两河。 月中桂子种来多,知得天香定属何。 袍色明年沾柳汁,好寻年少到三河。 乾坤清气在梅多,梅属能诗水部何。 惜不移来月中种,却教疏影入秋河。 东隅西极往来多,玉免如今奈老何。 瑶鉴一奁尘不染,只应夜夜浴明河。 栏槛前山夜景多,一声长啸入亡何。 露花点点明秋叶,坐到楼西斗插河。 琼楼玉宇更寒多,天上不知今夕何。 谁遣银潢倾作酒,一时浇我舌悬河。 梯上秋旻路不多,刚风奈此浩然何。 瑶光冷逼萧萧发,一叶莲舟稳泛河。 桂香多处月明多,如此中秋有几何。 堂上文奎炯如月,修廊灯火粲星河。 夕佳朝爽入诗多,待不吟诗可奈何。 过却中秋有公事,莫将风月付谈河。

复制 吴浚 《中秋联句》

题朱陵洞水帘

形式:

一片挂苍崖,分明不惹埃。 蹙成珠颗白,垂下玉绳来。 野燕飞难入,山风卷不开。 声声去朝海,无意恋岩隈。

复制 李先辅 《题朱陵洞水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