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评析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庆云)。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之仪介绍和李之仪诗词大全

诗人:李之仪

李之仪,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
复制作者 李之仪
猜您喜欢

送张玉笥中丞进擢总河

形式:

玄圭初锡自宸衷,四载勤劳特借公。 开府夙推真使相,导河新命少司空。 舳舻风引桃花浪,海甸云兴瓠子宫。 何独甘棠思召伯,转输专倚酂侯功。

复制 申绍芳 《送张玉笥中丞进擢总河》

寄权正卿

形式:

东极来千里,边城月再盈。 隔江皆虏聚,问地半胡名。 鼙鼓连山动,风沙拂面生。 和戎谋已拙,两鬓雪花明。

复制 申叔舟 《寄权正卿》

次韵登汉江楼

形式:

绮席登楼迥,春江碧玉流。 早梅香涧曲,芳草满汀洲。 宾主欢情洽,江山喜气浮。 良辰须酩酊,莫惜更迟留。

复制 申叔舟 《次韵登汉江楼》

阳德驿

形式:

北塞归远途,千里度陵谷。 日暮投阳德,馆宇半茅屋。 轻风吹枯枝,短垣依断麓。 雨歇行云低,山深听鸣鹿。 坐久正萧然,清溪走寒玉。 远客自无寐,呼童剪残烛。

复制 申叔舟 《阳德驿》

秦省诸君招饮爱山园亭

形式:

幽林辟瑶圃,飞阁临华池。 高贤敞燕会,慰我远游思。 情酣众音翕,日永杯行迟。 鲜飙空中来,坐令炎雾披。 绿竹荫雕榱,杂树缘芳畦。 夕照灿云峰,澄波漾涟漪。 渊鱼伏蒲藻,鸣鸟迁棹枝。 欢乐良不极,惜兹光景驰。 慷慨君子心,明明孚令仪。 散聚靡有常,邂逅天之涯。 眷言崇懿德,式彼周行诗。

复制 白悦 《秦省诸君招饮爱山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