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橘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褚生

...
复制作者 魏朝·刘桢
猜您喜欢

谢复园翁客湖上过示唁苍虬新句因赠

形式:

椎结飘吟湖水秋,尽倾哀怨对苍虬。 佣书觅食无归处,魂冷当年海日楼。

复制 陈三立 《谢复园翁客湖上过示唁苍虬新句因赠》

更生翁既相过不遇复馈盆菊池鱼媵以三绝句率和报谢 其二

形式:

抱膝庐旁万菊丛,劫灰不涴自摇空。 怜予负尽看花约,分贮楼栏受晓风。

复制 陈三立 《更生翁既相过不遇复馈盆菊池鱼媵以三绝句率和报谢 其二》

晓雨打窗病夫烦解而成咏

形式:

梦醒飞雨已翻空,鸦影鸡声聚帐中。 一味北窗初领略,病夫得句付秋风。

复制 陈三立 《晓雨打窗病夫烦解而成咏》

立秋夕卧病见初月

形式:

朝听禽声夜听虫,帘波开阖叶廊风。 秋星待钓如钩月,一发凉痕病枕同。

复制 陈三立 《立秋夕卧病见初月》

汪伯轩所藏翁师傅手札题其后 其一

形式:

坐更人代万灵驰,江介遗风隔梦丝。 恨未入山寻故相,筑无等院看摹碑。

复制 陈三立 《汪伯轩所藏翁师傅手札题其后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