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美人起舞好似莲花旋转,世上之人想必从未看见。
高堂之上铺满红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间。
此曲乃是胡人传入汉家,座上客人无不为之惊叹。
舞女矫媚身姿多么匀称,轻绸全线衣裙多么鲜艳。
裙袖飘动好似团团飞雪,左右飞转有如急风回旋。
琵琶横笛乐曲来过一遍,花门山头飞来黄云片片,
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声,白草胡沙卷起寒风满天;
乐曲将尽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后转舞姿千变万幻!
天下舞曲谁能与之相比,采莲落梅顿觉令人生烦;
世人学舞只是舞来舞去,姿态怎会如此神异不凡!

散译
美人们旋转舞动时如莲花开放,世上长眼睛的人都应该没有见过。
高大的厅堂中,地上铺满了红地毯,舞者试着踏着节拍舞蹈了一曲。
这曲舞是从胡人中流传入中原地区的,大家见了十分惊奇而且赞叹不已。
美丽的脸庞,娇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条而且丰腴,身穿金线绣就的图案十分华贵的罗纱衣。
回环转动裙子,挥舞起袖子,仿佛满眼都是雪花在飞舞,左右旋动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动的旋风。
琵琶和横笛的乐音伴奏还未过一遍,花门山顶的黄云因之已合拢到了一块。
音乐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两曲,顿时身边好像响起了吹折白草、卷起胡沙的冷飕飕的风声。
舞者身形翻滚,音乐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为一般,妙不可言。
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以前听过的《采莲》《落梅》只不过是烦扰耳朵的噪音罢了。
世上的人学舞只是舞蹈罢了,那神态、身姿哪里能够达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注释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美人:指舞女,当是田使君家中的歌伎。如莲花:舞姿美艳,好似莲花。北鋋(chán):舞蹈的名称,从诗中描写看,似以多有旋转动作为其主要特征。
北同城:地名,疑为西北边地小城。
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纤复秾(nóng):说体态匀称,不胖不瘦。秾,本指草木繁盛,这里指体态丰满。
轻罗:轻而薄的丝绸。金缕(lǚ)花葱茏(cōng lóng):说舞女衣服上金线绣出的花朵十分生动逼真。缕,线。葱茏,草木繁盛。
裾(jū):衣服前襟。
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种铁柄短矛,易于手上旋转。这里将旋转的舞女比作鋋。
匝(zā):一周,一通。
花门山:山名,在今内蒙境内。这里借指边地。合:聚拢。
出塞、入塞:均为乐府曲名。《西京杂记》载,汉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这里当指乐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调。
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飒飒(sà):形容风吹“胡沙”、“白草”的声音。
入破:唐代大曲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乐曲进入第三段。
采莲:曲名,梁武帝作。落梅:即《梅花落》。聒(guō)耳:形容声音杂乱刺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祥,约作于唐肃宗至德初(756-757),作者参加了一次田使君举办的宴会,欣赏了北鋋表演,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岑参介绍和岑参诗词大全

诗人: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复制作者 岑参
猜您喜欢

次秋山月上人韵

形式:

十指曾弹月下琴,已知太古有遗音。 三乘四谛无非道,万法千门只此心。 得句何妨闻鼓□,□机不复有魔侵。 近来□□□□□,无奈□□三尺深。

复制 周暕 《次秋山月上人韵》
类型:

次僧韵

形式:

曾对寒炉细画灰,几番回首重徘徊。 山间已有幽人占,门外宁教俗子来。 老杜句留修觉寺,东坡诗在妙高台。 新凉拟办登山屐,莫待黄花逸兴催。

复制 周暕 《次僧韵》

闻平湖僧绍义自岭归又入浙

形式:

曾写当年送别诗,小窗几度梦魂飞。 句从薝卜林中得,人在梅花岭外归。 礼罢祖师无有相,遍参老宿悟来机。 归舟久驻西湖上,闻道新来景又非。

复制 周暕 《闻平湖僧绍义自岭归又入浙》

寄悦上人

形式:

一锡千峰远,闻师住少林。 云生坐处石,佛见定时心。 清福人间少,红尘山外深。 何当重问讯,来借朱堂吟。

复制 周暕 《寄悦上人》

和张洵蒙亭

形式:

江亭胜既冠三湘,仁智所乐皆其旁。 翠岫俯映青罗光,上月乔木摩穹苍。 亭下川遐覆银塘,水面风来笑语香。 骚人相值喜飞觚,雄辩清谈五月凉。 饮馀相与坐方床,论文日暮兴何长。 佳篇疾读韵琅琅,直疑星斗焕光芒。 格高调古说奇方,况复笔法追二王。 事业无穷叹茫茫,丹铅点勘策非郎。 与公致道心可忘,浩歌直造无何乡。

复制 尚用之 《和张洵蒙亭》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