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馀干古县城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抬头望去,孤城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信江西畔,荒凉孤寂。
当年的官舍已被秋草淹没,空空如洗;城墙上的城垛尚在,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
站在城头眺望,平沙辽远渺渺使人迷茫,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
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

注释
馀(yú)干:唐代饶州馀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馀,即余。
孤城:馀干古城原在一座小山上,故称“孤城”。
楚水:淮水,这里指信江。馀干古城原在余江、汉江西北。
女墙:城墙上的城垛。
亭亭:高耸的样子。
陵谷变:山陵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因馀干县城后从山上搬到山下,所以说“陵谷变”。
弋(yì)阳溪:弋阳与馀干相连的一条小溪,在信江中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馀干,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刘长卿途经馀干之时,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故而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

  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馀干古县城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首句中诗人站在城下,第二句的视角已转为凭楼远眺,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位置的转移:不论是“与白云齐”还是“万古荒凉”,都带有夸张的意味,意在表现馀干县城被抛弃后的沉寂和冷落。这既是客观意象的反映,同时也含有诗人自己的感情。

  首联写的是古城全景,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到了夜甲。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已空”对应“犹在”,物是人非之感顿生。“秋草”与“夜乌”两个带有冷色调的意象,承接首联中的‘’荒凉”一词,把古县城的残破和冷清刻画得淋漓尽致。

  视角再次转移,诗人在颈联中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联系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战区自然是烽火遍地,其他州县自然也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趁乱而起的诸侯、盗寇,无不成了鱼肉百l姓的黑暗力量。举国上下,为了保命,为了生存,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颈联中的“落日”,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尾联化用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十月之交》旨在通过写周幽王时期发生的日食以及后来一系列“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自然灾难,以对当时西周统治者宠信小人、政治腐败的现状提出警告。刘长卿把《十月之交》中的名句化川在这首诗里,看似闲笔,实际上是委婉地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提出批判,又有劝诫之意,比之正面警示更加含蓄,也更深刻。

  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馀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长卿介绍和刘长卿诗词大全

诗人:刘长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字文房。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唐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释褐长洲尉。唐肃宗至德三载(西元七五八年)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
复制作者 刘长卿
猜您喜欢

石室和尚赞

形式:

面孔得人憎,脑中秋月皎。 做处没瘢痕,用时成要妙。 见明极透出夜明帘,依圆照烂煨文武火。 几处移场弄险机,电卷风旋人绝倒。 夫是之谓石室道人,前身后身,一梦两觉。

复制 释绍昙 《石室和尚赞》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百

形式:

跨弄蹄驴,住疏壁院,千古遗风今再见。 吞吐何须栗棘蓬,煅炼已成丹九转。 倾出瓶壶,寒光闪电,扶危妙在通权变。

复制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百》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百二

形式:

八月秋,何处热。 塞雁来宾,井梧凋叶。 衲僧拄杖知时节,千里万里一条铁。

复制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百二》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形式:

贫苦芝峰,赏元宵节。 宴乐佳宾,将何铺设。 明挑海底灯,细剪亭前月。 打拍东山瓦鼓歌,掤八剌扎,乐有馀,清不彻。 趣味森严,恰似赵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哑,不是知心向谁说。

复制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偈颂十九首 其四

形式:

槽厂安身不记年,一心希慕岭南能。 肩头飏下泼柴担,要汝来传佛祖灯。

复制 释绍昙 《偈颂十九首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