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

参天白刃赤身挨,李顺王均破草鞵。
德山智量过君子,活捉生擒立地埋。

诗人: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复制作者 释慧远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胡芦巴

形式:

释名 亦名苦豆。 主治 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胡芦巴》

本草纲目 · 草部 · 小青

形式:

释名 千金藤 气味 (叶)温、无毒。 主治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小青》

本草纲目 · 草部 · 假苏

形式:

释名 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 (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地我,茶调下。 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煎汤热洗。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各种疮疥。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者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附方 荆芥的功用是祛风解表,清热散瘀,破结块,消痈毒。李时珍称它是风病、血病、疮病的要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假苏》

本草纲目 · 草部 · 贝母

形式: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贝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芍药

形式: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附方 芍药有赤、白两类。“赤芍药散邪”,故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益脾”,帮育养血剑阴,柔肝止痛。芍药民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