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二节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师说:“大众,世人自己的色身就是一座有门的城池,眼、耳、鼻、舌也是门,这是外边的五个门,里边还有一个门,就是意。心是土地,本性是国王,国王居住在心的土地上,本性在国王就在,本性离去国王也就没有了。本性在,身体和精神就存在,本性离去了,身体和精神也就毁坏了。佛就在本性里产生,不要向身体外面去追求。自己的本性迷惑那你就是俗人,自己的本性觉悟那你就是佛,慈悲为怀你就是观音菩萨,乐善好施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心灵纯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公平正直你就是阿弥陀佛。计较人与我的利害就出来须弥山,产生邪恶之心念就是海水滔滔,有烦恼就是波浪汹涌,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恶龙伤身,满心虚妄之见就出来鬼神作祟,追逐红尘名利就有鱼鳖横行,贪婪嗔怒就是地狱,愚昧痴迷就是畜牲。善知识们,经常实行十善,天堂就到眼前;去除人与我的利害计较,须弥山就立刻倒塌;去掉了邪恶之心念,滔滔海水就立刻干枯;烦恼没有了,波浪就止息了;毒害之心意忘却了,作怪的鱼鳖蛟龙也就绝迹了。从自己的心地上觉悟佛性接近如来,就会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这种光明对外照得六门清净,把六欲诸天都破除了。自己的本性被光明向内照耀,贪、嗔、痴三毒也就立刻被去除了,入地狱的罪孽也在瞬间被消灭了。达到这样内和外都光明透彻的境界,和西方净土毫无差别。如果不这样修行,又怎么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呢?”大家听了大师如此讲解,都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佛性,一起向大师礼拜,感叹叫好,齐声赞美:“但愿法界众生,凡听到大师讲解的都能立刻觉悟。”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恶。只要心底洁净了,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韦公又问:“在家里怎样修行呢?希望您再给予教导。”大师说:“我给大家念一首《无相颂》的偈语,只要根据这里面说的修行,就像和我在一起一样。如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头发出了家,对于佛道又有什么益处呢!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夜半逾城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大家一定要按照这篇偈语来修行,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直接成就佛道。修佛法是不能迟延的,大家先散会归去吧,我也要回曹溪了。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惑,再来问我吧。”当时,韦刺史,各位官僚,参加聚会的善男信女们,各自都获得开悟,信仰,接受,照偈语去修行。

注释

色身:指人的肉体,佛教认为是由地、水、火、风四种要素(色法)组成。 观音: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因此称观世音为观音。 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他能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让地狱、饿鬼和畜牲三恶道中的众生都“得无上力”,故名“大势至”。 弥陀:梵语音译,意译为无量寿、无量光,大乘佛教称如来佛之名。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生贪心、不生嗔心、不抱邪见、不说绮语、不说妄语、不说粗口、不两舌。 六欲诸天:欲界的六重天、四大天王。 钻木取火:传说远古时人发明的取火方法,这里比喻通过修行而见佛性。 饶(ráo)益:有利于别人的言行活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慧能介绍和慧能诗词大全

诗人: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
复制作者 慧能
猜您喜欢

题沅陵县治廓轩

形式:

昔我过此屋,四壁蔽莫窥。 屋外何所有,榛草连污池。 今我重来过,壁去檐竹垂。 榛草既除屏,洿池出涟漪。 檐前复何有,江上山参差。 山穷望不穷,所恨眼力遗。 主人要命名,名泛境不随。 昔闇今则廓,曰廓咸谓宜。 慨兹一室尔,系在治不治。 除昏与致明,可不念已为。 游焉且息焉,舍斯复何斯。 岂惟君是规,我亦因得师。

复制 赵蕃 《题沅陵县治廓轩》

斯远生日

形式:

下湖有隐人,卜筑自厥先。 官曾驾高车,屋乃无修椽。 究观诸郎贫,固知大夫贤。 籯虽乏黄金,家故馀青毡。 其季我与游,于今几何年。 文得南涧赏,经从晦翁传。 味有陆子同,誉由吾辈宣。 其人可知已,忤俗何病焉。 今逢初度日,为颂初度篇。 君非黄叔度,殆似元鲁山。 见之意辄消,坐久归忘旋。 是资薰陶益,能使鄙吝捐。 冲风足披挹,好句宁引牵。 况复两玉儿,共嬉郎罢前。 潜鱼必求深,鸣鹤终闻天。 君当茂明德,食菊仍佩荃。 我亦愿黄发,挹袂仍拍肩。 濯足冰水流,振衣怀玉巅。 世苟混氛浊,神其歆吉蠲。 我老不足道,君乎斯勉旃。

复制 赵蕃 《斯远生日》

次韵斯远三十日见寄

形式:

窗明内晴景,书味真隽永。 长年悔远游,纷蠹几莫整。 子猷调固疏,竹可一日无。 看渠姿尔瘦,瘦而何用腴。 因兹想风度,朝夕如相晤。 岂不欲就之,身羁未能去。 诗来政此时,好处无涯圻。 吟哦不自已,亭午墅鸡啼。

复制 赵蕃 《次韵斯远三十日见寄》

呈赵常德四首 其三

形式:

丰年易为政,凶年易为德。 政本拙催科,德乃足民食。 蛮貊忠信行,田里愁叹息。 德政祇如斯,何用求赫赫。

复制 赵蕃 《呈赵常德四首 其三》

拜严方范祠

形式:

东都重风节,先生实启之。 有士盖如此,不拯家国危。 乃知大厦倾,未易一木支。 我读党锢传,涕流每交颐。 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俯诵宛陵句,仰观文正碑。 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 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 但愿如玄英,隐居名能诗。

复制 赵蕃 《拜严方范祠》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