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 山旅舍逢何蕤音侍御兼讯曹顾庵学土的拼音版

  • shén
    shān
    shè
    féng
    ruí
    yīn
    shì
    jiān
    xùn
    cáo
    ān
    xué
  • dīng
    pēng
  • fēng
    xuě
    qiáo
    chí
    shān
    jiā
    gòng
    dào
    yuán
    ān
    gāo
    duō
    shí
    wéi
    zi
    zhé
    jiǎn
    zhāo
    zhī
  • jiù
    mín
    yáng
    zhái
    zǎo
    chèn
    shuāng
    mǎn
    hūn
    shù
    bái
    fán
    jūn
    jìng
    xiè
丁澎介绍和丁澎诗词大全

丁澎

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
复制作者 丁澎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谷部 · 秫

形式:

气味 咸、微寒、无毒。 主治 胃热消渴。 反胃吐食。 鼻血不止。。 汤火伤。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秫》

本草纲目 · 菜部 · 韭

形式:

释名 草钟乳、起阳草。 气味 韭:辛、微酸、温、涩、无毒。 韭子:辛、甘、温、无毒。 主治 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 喘息欲绝。取韭汁一升饮下。 盗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可加酱,但不可加盐。吃至十斤即见效。过了清明节,不宜此方。 痢疾。多吃韭菜,作汤,煮粥,炒吃都行。 赤白带下。用韭根捣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温服。 疮癣。用大韭根炒存性。捣为末。调猪油涂搽。 刀伤出血。用韭汁拌风化石灰,晒干,研为末,敷疮上。 漆疮作痒。用韭叶捣烂敷上。 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 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数升可解。 附方韭子: 梦遗溺白。每日生吞韭子一、二十粒,盐汤送下。又方: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末,饭前服一匙,温酒送下。 遗尿床上。用韭子一升、稻米二斗,水一斗七升煮粥,取汁六升,分三次服。 强中症(阴茎强硬不痿,精流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名为强中症)。用韭子、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小一碗煎服。一日服三次即愈。 腰脚无力。用韭子一升,拣净,蒸后晒干,簸去黑皮,炒黄,捣为末。另以安息香二两,加水煮开多次,在慢火上炒成赤色。两味和捣为丸,如梧子大。如药太干,可稍加蜜。每日空心服三十丸,酒送下,以饭三、五匙压住。效果很好。 妇女白带。用韭子七升,加醋煮开多次,焙干,研为末,和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亦治男子肾虚梦遗。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菜部 · 韭》

本草纲目 · 谷部 · 蜀黍

形式: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蜀黍》

本草纲目 · 谷部 · 粱

形式:

气味 黄粱米:甘、平、无毒。 白粱米:甘、微寒、无毒。 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脾虚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冷气心痛。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老人血淋。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粱》

本草纲目 · 谷部 · 大豆黄卷

形式:

释名 豆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用大豆黄卷(醋炒)、大黄(炒),等分为末,以葱桔皮汤冲服二凶,黎明时在小便通畅,即为有效。 附方大豆黄卷是大豆的干燥发芽种子。种皮多裂开,黑棕色,有时脱落,露出两片子叶。胚根细长,伸出种皮外。功能为发表、利湿、清热。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大豆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