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昭文富丞相书的拼音版

  • shàng
    zhāo
    wén
    chéng
    xiàng
    shū
  • zhé
  •  
     
     
     
    zhé
    西
    shǔ
    zhī
    rén
    xíng
    nián
    èr
    shí
    yǒu
    èr
    xìng
    de
    tiān
    mìng
    zhī
    jué
    hán
    qióng
    kùn
    zhī
    yōu
    zhì
    xīn
    shēn
    yòu
    láo
    zhī
    huàn
    suǒ
    rèn
    zhí
    guò
    簿
    shū
    yán
    zhī
    jiān
    ér
    qiě
    wèi
    huò
    cóng
    shì
    jìn
    fāng
    xián
    shèng
    zhī
    duō
    rěn
    wéi
    tiān
    kuān
    huì
    tiān
    xià
    suǒ
    huì
    ér
    zhé
    qiáng
    zhuàng
    xián
    xiá
    zhī
    shí
    zǎo
    yǒu
    suǒ
    míng
    zhì
    zhì
    ér
    shì
    gōng
    wéi
    tiān
    shè
    zhì
    zhī
    jiāng
    dài
    tiān
    xià
    háo
    jùn
    kuí
    lěi
    zhī
    rén
    shì
    zhé
    liàng
    ér
    gài
    tiān
    xià
    zhī
    shì
    shàng
    sān
    wáng
    lái
    zhì
    jīn
    shì
    suǒ
    lùn
    shù
    lüè
    bèi
    ér
    yóu
    yǒu
    suǒ
    shì
    xīn
    zhī
    wáng
    duō
    cái
    ér
    wèi
    zhī
    wèi
    zhī
    yǒu
    yào
    ér
    zhī
    yǒu
    dào
    shì
    hàn
    gāo
    huáng
    zhī
    huī
    kuò
    màn
    ér
    tūn
    xiàng
    shì
    zhī
    qiáng
    hàn
    wén
    huáng
    zhī
    kuān
    hòu
    zhǎng
    zhě
    ér
    tiān
    xià
    zhī
    jiān
    zhà
    zhě
    rèn
    rén
    ér
    rén
    wéi
    zhī
    yòng
    shì
    láo
    ér
    gōng
    chéng
    zhì
    cái
    yǒu
    cōng
    míng
    ruì
    zhì
    guò
    gāo
    wén
    rán
    ér
    shī
    zhī
    tiān
    xià
    shí
    yǒu
    suǒ
    zhé
    ér
    suí
    zhě
    wěi
    zhī
    rén
    ér
    wèi
    yòng
  •  
     
     
     
    yóu
    guān
    zhī
    tiān
    zhī
    zài
    rèn
    rén
    ér
    qiè
    wéi
    dāng
    jīn
    tiān
    xià
    zhī
    rén
    suǒ
    wèi
    yǒu
    cái
    ér
    yòng
    zhě
    fēi
    míng
    gōng
    ér
    shuí
    tuī
    zhī
    gōng
    qīng
    zhī
    jiān
    ér
    zuì
    wéi
    yǒu
    gōng
    liè
    zhī
    shì
    mín
    zhī
    shàng
    ér
    zuì
    wéi
    yǒu
    zhī
    zhī
    ér
    zuì
    wéi
    yǒu
    yǒng
    shì
    sān
    zhě
    fēi
    míng
    gōng
    ér
    shuí
    ér
    míng
    gōng
    shí
    wèi
    zǎi
    xiàng
    jūn
    zhī
    suǒ
    wéi
    jūn
    zhī
    shì
    gài
    zhī
    shèng
    rén
    gāo
    gǒng
    wéi
    ér
    wàng
    bǎi
    shì
    zhī
    hòu
    wéi
    míng
    zhǔ
    xián
    jūn
    zhě
    gài
    shì
    ér
    rán
    ér
    tiān
    xià
    zhī
    wèi
    zhì
    guǒ
    shuí
    xià
    ér
    qiú
    zhī
    jùn
    xiàn
    zhī
    yuē
    fēi
    néng
    shàng
    ér
    qiú
    zhī
    cháo
    tíng
    bǎi
    guān
    yuē
    fēi
    míng
    gōng
    zhī
    yòu
    jiāng
    jiē
    gài
    cháng
    yǒu
    qín
    yuè
    rén
    zhī
    shì
    shuō
    míng
    gōng
    zhě
    zhě
    qín
    yuè
    rén
    wén
    tiān
    xià
    tiān
    xià
    zhī
    rén
    jiē
    yuè
    rén
    wéi
    mìng
    yuè
    rén
    zài
    yǒu
    bìng
    ér
    zhě
    wéi
    bìng
    zhī
    fēi
    zhēn
    bìng
    ér
    zhī
    fēi
    zhēn
    yǒu
    bìng
    zhě
    yān
    yuè
    rén
    ér
    shǔ
    zhī
    yuē
    juān
    shēn
    zi
    zi
    wèi
    zi
    zhī
    cái
    zhì
    zhī
    ér
    wéi
    zhì
    zhī
    yuè
    rén
    yuē
    jiē
    nán
    zāi
    zhī
    bìng
    suī
    zhì
    ér
    nán
    zhì
    zhī
    shāng
    zi
    zhī
    zhī
    ér
    huǎn
    zhì
    zhī
    láo
    ér
    kěn
    fēi
    néng
    ér
    wèi
    shì
    èr
    zhě
    shāng
    zi
    zhī
    zhī
    ér
    hòu
    chú
    zhī
    bìng
    tiān
    xià
    wèi
    gōng
    ér
    bìng
    zhī
    tiān
    xià
    wèi
    fēi
    èr
    zhě
    suǒ
    jiāo
    zhàn
    xīn
    ér
    shì
    ér
    jiàn
    rén
    rén
    yuē
    zhī
    zhī
    ér
    wèi
    zhī
    fēi
    zhī
    jīn
    fēi
    zhī
    zhě
    yǒu
    suǒ
    mào
    xíng
    ér
    shì
    néng
    yìng
    biàn
    qióng
    jīn
    zi
    shǒu
    wēi
    ér
    yòng
    wàn
    quán
    zhě
    shì
    zi
    yóu
    zhī
    zhī
    ér
    tiān
    xià
    zhī
    shì
    zhī
    sàng
    huǎn
    zhī
    ér
    guò
    huǎn
    kǒng
    yuē
    dào
    zhī
    nán
    xíng
    zhī
    zhī
    zhī
    zhě
    guò
    zhī
    xiào
    zhě
    tiān
    xià
    huàn
    zhī
    ér
    yòu
    yǒu
    zhī
    ér
    guò
    zhī
    zhě
    shì
    dào
    zhī
    guǒ
    nán
    xíng
    zhě
    shì
    zhī
    xián
    rén
    huàn
    shì
    zhī
    ài
    jué
    ér
    rěn
    shēn
    cháng
    shì
    jiān
    nán
    shàng
    zhī
    rén
    fèn
    shēn
    tiān
    xià
    zhī
    gōng
    ér
    wàng
    zài
    xià
    zhě
    gǎn
    ài
    jiào
    hào
    fēn
    gōng
    jié
    shàng
    zhī
    duǎn
    shì
    èr
    zhě
    wèi
    xián
    tiān
    xià
    zhī
    shì
    ér
    yóu
    wèi
    miǎn
    wèi
    zhī
    zhě
    zhī
    ān
    shēn
    zhī
    wèi
    ān
    tiān
    xià
    zhī
    rén
    zhòng
    zhī
    wéi
    zhòng
    jūn
    zhī
    shì
    ér
    qīng
    yòng
    zhī
    xún
    cháng
    zhī
    shì
    shì
    yóu
    zhī
    liàng
    ěr
    míng
    gōng
    zhí
    zhèng
    jīn
    nián
    tiān
    xià
    wén
    kāng
    kǎi
    liè
    zhī
    míng
    ér
    wén
    dūn
    hòu
    zhī
    shēng
    zhě
    míng
    gōng
    zhī
    zhī
    ér
    yóu
    yǒu
    yuè
    rén
    zhī
    bìng
  •  
     
     
     
    zhé
    sān
    guó
    zhì
    cháng
    jiàn
    cáo
    gōng
    yuán
    shào
    xiāng
    chí
    jiǔ
    ér
    jué
    wèn
    jiǎ
    yuē
    gōng
    míng
    shèng
    shào
    yǒng
    shèng
    shào
    yòng
    rén
    shèng
    shào
    jué
    shèng
    shào
    shào
    bīng
    bǎi
    bèi
    gōng
    gōng
    huà
    ér
    zhī
    xiāng
    shǒu
    bàn
    nián
    ér
    shào
    zhàn
    gōng
    zhī
    shèng
    xíng
    jiàn
    ér
    jiǔ
    jué
    zhě
    wàn
    quán
    zhī
    guò
    ěr
    shì
    yǒu
    tóng
    ér
    xiāng
    jīn
    tiān
    xià
    zhī
    suǒ
    yǎng
    shǒu
    ér
    wàng
    míng
    gōng
    zhě
    zhī
    míng
    gōng
    lüè
    shuō
    dāng
    yǒu
    jiě
    tiān
    xià
    zhī
    wàng
    zhě
    xuān
    zhé
    zài
    bài
苏辙介绍和苏辙诗词大全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复制作者 苏辙
猜您喜欢

山海经 · 山经 · 西山经

: 无名氏
形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㻬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䰷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䉋,兽多㸲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囗,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囗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㸲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西南二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㸲羊、麢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㸲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㸲牛。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䗡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䗡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文,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枬,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北七十里,曰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江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复制 无名氏 《山海经 · 山经 · 西山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外北经

: 无名氏
形式: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䏿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䏿。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䣛,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复制 无名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外北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内西经

: 无名氏
形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复制 无名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内西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外南经

: 无名氏
形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丘鸟】久、视肉、虖交。 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复制 无名氏 《山海经 · 海经 · 海外南经》

山海经 · 山经 · 中山经

: 无名氏
形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可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懵。有兽焉,其状如囗鼠而文题,其名曰㔮,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囗,多杤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褚,可以已癙,食之不眯。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又东十五里,曰囗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囗草。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囗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莨之已风。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中次二经注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蚔,食之不眯。又西百二十里,曰荔山。荔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中次三以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仆累、蒲卢。䰠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囗,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囗,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稿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㻬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凡萯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下,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䴦。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礝石。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滽滽之水出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犭颉】,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楮,多涂石,其上多㻬琈之玉。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基个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䉋,其兽多㸲牛、羬羊,鸟多赤鷩。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囗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凡厘册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里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中次五经薄山之苟,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楮柞,其草多?芫,其阳多㻬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䲦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

复制 无名氏 《山海经 · 山经 · 中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