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 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等资质的人听到「道」,能彻底领悟「道」的深意,并且勤而不懈地身体力行。中等资质的人听到「道」,不能彻底领悟而表现出似懂非懂、将信将疑,进而也不会身体力行。下等资质的人听到「道」,完全无法领悟「道」,而觉得「道」是难以置信的,甚至是荒诞,以至于放声讥笑。(因为真正的「道」是无法言说的,且不易被普通人所理解的,)那种不被尚未悟道的人所嘲笑的「道」,其实就根本不是真正的「道」。因此古代建言立论的人就说过这样的话:真正领悟「道」的人,不再为名利所羁绊,在世俗看来,状若愚痴;在「道」上获得精进的人,消除私欲,事事後于人,在世俗看来,反而是退化了;这种看似平坦的「道」,要在世俗中领悟和修习,却是艰难万分。德心高于天下者,虚怀若谷;德泽披于天下者,功成不居;德行立于天下者,戒慎恐惧;德风施于天下者,虚空无欲。真正的「道」是无所不包的,就如同最纯洁的东西可以包容一切污浊而不被其染;真正的「道」是没有边际的,就如同无限的方形没有四角的;真正的「道」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长期考验,就如同大的器皿是经历费时且繁杂的工艺才能制成;真正的「道」也是听觉和视觉所感知不到,就如同世间那些超过人类感知极限的声音和具象。真正的「道」就客观存在于这样无法被感知的无形世界中。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注释

建言:立言。 夷道若纇(lèi):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质真若渝: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渝,变污。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辱,黑垢。 大方无隅: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隅,角落、墙角。 「夫唯道,善贷且成」: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老子
猜您喜欢

立冬日香山静宜园驻跸 其一

形式:

急景催风物,名山散抱怀。 林疏见远墅,松好护幽斋。 泉带冰声冷,菊含霜色佳。 目谋殊兴会,谁与巧差排。

复制 弘历 《立冬日香山静宜园驻跸 其一》

石门店 其二

形式:

野桥带霜迹,茅店晃朝晖。 候冷衣裳授,年丰鸡犬肥。 可知吟里景,几廑望中希。 豫大宁矜诩,乾乾更敕几。

复制 弘历 《石门店 其二》

题秦汉玉章

形式:

巧合丰城剑,虚传定武碑。 象牙浑觉脆,金薤敢称奇。 印统符秦汉,籀文辨史斯。 如逢八元凯,可不共畴咨。

复制 弘历 《题秦汉玉章》

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旧桐已枯命工斲为四琴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徘徊感旧辄以命篇

形式:

爱尔特生质,成琴亦足豪。 七条龙在轸,四美友成曹。 非爨休称蔡,有弦何碍陶。 即看题句者,两鬓点霜毛。

复制 弘历 《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旧桐已枯命工斲为四琴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徘徊感旧辄以命篇》

偶仿项圣谟松涛散仙卷为小幅辄题其上

形式:

檃括长图意,松涛宛散仙。 飞萝笼仄涧,落叶逐流泉。 太古无朱夏,一峰凌紫烟。 何妨苔壁上,又识戊辰年。

复制 弘历 《偶仿项圣谟松涛散仙卷为小幅辄题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