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 饮馔部 · 蔬食第一 · 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一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肥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 笋这种东西,不管单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应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 《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却不晓得能医俗病的东西也能够医瘦病,区别只在于已成竹还是未成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渔介绍和李渔诗词大全

诗人:李渔

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
复制作者 李渔
猜您喜欢

四偈 报冤行

形式:

僧婴王难,情观可丑。 夙业纯熟,所以甘受。 受尽还无,何丑之有。 转重还轻,佛恩弥厚。

复制 周志蕙 《四偈 报冤行》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

形式:

苾刍捧塔,示空寂身。 于菟对我,示心境真。 手把宝书,而不展玩。 又示解空,文字不断。

复制 周志蕙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形式:

惟毗尼藏,称性之印。 印一切法,无有少剩。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 外寂中空,幻灭都尽。 诸佛子等,勿故起妄。 于是像中,作去来想。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 于众水中,同时见月。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 以应缘故,光影清绝。 钟山众泉,石井异味。 灵隐众山,小岭异翠。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 示根境法,其实同体。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 南岳庐山,宴坐驰走。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 虽证无生,亦不灭受。

复制 周志蕙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传衣阁赞

形式:

达磨信衣,转相传付。 四传至今,今以付汝。 受授惟艰,命如悬絮。 法遍沙界,此衣乃住。 想见峰前,父子相语。 唯僧行月,以阁其处。 坐令朱栏,环绕云雨。

复制 周志蕙 《传衣阁赞》

道林枯木成禅师赞

形式:

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复制 周志蕙 《道林枯木成禅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