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
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注释
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胛(jiǎ):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渠:他,代词。
朝餐:早饭;吃早饭。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移植,栽种。
匝:遍;满。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杨万里介绍和杨万里诗词大全

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
复制作者 杨万里
猜您喜欢

唐多令 · 夏日村居

形式:

独倚小明窗。垂帘纳晚凉。爱桐阴、一片斜阳。碧沼风荷消倦意,抛翠黛、懒成妆。 弹指惜流光。匆匆岁月忙。便村居、幽僻山庄。闲拨玉炉焚宝篆,风过处、兴偏长。

复制 吴尚憙 《唐多令 · 夏日村居》

阮郎归 · 不寐观书

形式:

铜壶数尽漏将残。朦胧欲晓天。敧衾欲自伴书眠。离怀泪暗弹。 观内则,对瑶编。行行风化宣。金炉还倩侍儿添。消遣墨中缘。

复制 吴尚憙 《阮郎归 · 不寐观书》
类型:

满江红 · 乙巳春,由杭买棹赴山右芑由夫子署,寄怀湘君四嫂

形式:

兰棹才移,去匆匆、锦帆难缓。抬望眼、春波渺渺,素心人远。敧枕罗巾红泪在,拂衾别梦清宵短。念知音、判袂几时逢,肠先断。 空对著,垂杨岸。青青柳,丝难绾。叹天涯羁旅,孤灯相伴。跋涉聊怜西去路,殷勤我盼南来雁。倩回风、迢递寄愁心,人如见。

复制 吴尚憙 《满江红 · 乙巳春,由杭买棹赴山右芑由夫子署,寄怀湘君四嫂》

双调南乡子永乐署寄怀湘君四嫂

形式:

春暖昼添长。欲渡金针转自伤。记得画堂同并绣,端相。裁罢吴绫玉尺量。 今日雁分行。闺课琴书久已荒。独把泪珠穿绣线,凄凉。线短珠多更断肠。

复制 吴尚憙 《双调南乡子永乐署寄怀湘君四嫂》
类型:

贺新郎 · 丙午夏赴都省母,因水阻王家营,对月感怀

形式:

憔悴荒村驿。对空庭、茅檐土壁,旅愁千叠。倦倚单衾怀往事,心比乱丝还结。恨迢迢、玉京遥隔。羁此异乡如断梗,望白云、渺渺思亲切。何日里,慰离别。 飘零心绪同谁说。算只有、孤灯素影,天边皓月。弹指悲欢离舍事,又是几回圆缺。这凄凉、似鹃啼血。千古蛾眉磨折恨,待从头、细告蟾宫魄。瑶阙远,楚天阔。

复制 吴尚憙 《贺新郎 · 丙午夏赴都省母,因水阻王家营,对月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