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了。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覆块:覆盖着的田畦。
苏:苏醒,这里指返青。
江南:代指黄州。
临皋:临皋亭,在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居住在此。
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
雨脚:成线落下绵密的雨点。
雪林:形容霰(xiàn)粒纷纷。
初下:刚刚下。
瓦疏珠: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出门迎接,苏轼即景生情而作该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覆块青青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心农业的思想。“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娱乐自然的心境。“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半收”-“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初下”-“瓦疏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矶。虽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进来了好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全词通俗、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谐趣。将景色美与人性美熔铸一体,极具感染力,这与苏轼旷达胸襟有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以医名故有探丸之句

形式:

佩玉琼琚放厥辞,暂凭妙悟换深悲。 赚人花事可怜世,有客风流工说诗。 日饮无何醉乡在,探丸起死眼中谁。 扬尘沧海弹指耳,苦对莺飞草长时。

复制 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以医名故有探丸之句》

次韵和义门感近闻一首

形式:

谁云荼苦食梅酸,谁觉唇亡觉齿寒。 累卵之危今至此,两言而决恐皆难。 连鸡形势朝昏见,搏兔工夫汗血乾。 元圃瑶池何处所,月明知恋鹊巢安。

复制 陈三立 《次韵和义门感近闻一首》

魏蕃室观察过谈次前韵感贻

形式:

已怜血化千年碧,初看腰悬三尺铜。 一出国门迷死所,重寻江介数家风。 雷霆战斗天将压,桑土绸缪计欲穷。 赖有岁寒好兄弟,衔觞深念拨炉红。

复制 陈三立 《魏蕃室观察过谈次前韵感贻》

次韵答季祠见赠二首 其一

形式:

西方彼美人如玉,环海群雄像铸铜。 古事今情满孤抱,天涯岁暮共悲风。 阽危国势遂至此,浩荡心源焉所穷。 枯几秃豪君莫笑,梦回负尽蜡灯红。

复制 陈三立 《次韵答季祠见赠二首 其一》

和肯堂雪夜之作

形式:

偪仄江南无可语,祇馀残泪洒残年。 况当夜雪园亭畔,更觅吟魂几榻前。 万古酒杯犹照世,两人鬓影自摇天。 痴儿未解寒灯事,任咤尖叉合比肩。

复制 陈三立 《和肯堂雪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