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初行状

自余所及见,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于书自《左氏》下至《南北史》。无不纤悉强记。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娣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余母亦不食卒。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唯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而吾今以衰绖见吴生之母于悲哀其子之时,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嘉定县学生员。世本儒家,生尤夙惠,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风流自喜,其天性也。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见称于时。与余三人每一文出,更相写录。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生所为文最多,在其妇翁处,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凡二卷。

译文及注释


注释

归生:归庄,顾炎武同里挚友,时有“归奇顾怪”之谓。 人以为狂:全祖望《顾先生炎武神道表》:“最与里中归庄相善,……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嘉定:县名。在昆山东,今属上海市。 《左氏》:指《左传》。《南北史》:指唐代李延寿所撰的《南史》和《北史》。 《西州》、《子夜》:指《西洲曲》和《子夜曲》,都是南朝乐府民歌,多哀愁之音。亦即后文所说的“闺情诸作”。 觥(gōng):古代的一种酒器。 北兵:指清兵。 衰绖(cuīdié):古代的丧服。绖,古代居丧期时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北京之变:指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死。 大行皇帝:臣下因讳言帝死,故称“大行”,谓一去不返。帝、后死而停棺未葬者称“大行皇帝”、“大行皇后”。诔:哀悼死者之文。 几:希望。 妇翁:岳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篇文章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五。吴同初,即吴其沆(字同初),作者挚友,抗清而死。行状,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顾炎武介绍和顾炎武诗词大全

诗人:顾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
复制作者 顾炎武
猜您喜欢

寄思贻兄

形式:

兄弟分携总白头,楚云烟树思悠悠。 每闻夜雨怀连榻,屡看秋鸿独倚楼。 京国衣裳淹日月,乡园梦寐绕松楸。 金盘原上青山下,投老归田共饭牛。

复制 杨士奇 《寄思贻兄》

松居为馀杭詹道士作

形式:

紫霄玄居静不扃,长松如盖对亭亭。 深涵雨露千年润,高拂烟霞万仞青。 仙子时来下白鹤,道人昼坐咏黄庭。 会当天柱峰前去,共汲丹泉煮茯苓。

复制 杨士奇 《松居为馀杭詹道士作》
类型:

送周给事使西南夷

形式:

仙郎意气清如玉,每接班行共早朝。 久立银台簪彩笔,又衔丹诏下青霄。 蛮方草木含天泽,驿路风云拥使轺。 想见驰驱遍南徼,日闻重译颂唐尧。

复制 杨士奇 《送周给事使西南夷》

挽翰林检讨廖敬先 其一

形式:

久重青云器,皆传白雪歌。 较文来棘院,承诏上銮坡。 家倚诗书富,人沾惠化多。 荒凉孤馆下,无处听鸣珂。

复制 杨士奇 《挽翰林检讨廖敬先 其一》

任善得教谕于蜀辞行诗以勖之

形式:

典教除巴县,之官出帝畿。 也知轻道路,所乐近庭闱。 河岸杨花满,帆樯燕子飞。 相期传授暇,自省莫令稀。

复制 杨士奇 《任善得教谕于蜀辞行诗以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