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六

来书云:“闻语学者,乃谓‘即物穷理’之说亦是玩物丧志,又取其‘厌繁就约’‘涵养本原’数说标示学者,指为晚年定论,此亦恐非。”
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为二矣。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假而果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见孺子之入井,必有恻隐之理,是恻隐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其或不可以从之于井欤?其或可以手而援之欤?是皆所谓理也。是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果出于吾心之良知欤?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与理为二之非矣。
夫析心与理而为二,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之所深辟也。“务外遗内,博而寡要”,吾子既已知之矣,是果何谓而然哉?谓之玩物丧志,尚犹以为不可欤?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与朱子晚年之论,皆可以不言而喻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信说:“听先生对学生讲过即物穷理之说就是玩物丧志,又把朱熹的一些关于‘厌繁就约’‘涵养本原’等观点的书信取出,一一给学生看,认为是朱熹的晚年定论,这恐怕不对。” 朱熹所说的“格物”,其实质指“即物穷理”。也就是在万事万物上寻求其原本的理,是用自己的心在万事万物上推究理,这就把心和理一分为二了。求理于万事万物,就像求孝顺之理于其双亲。求孝顺之理于其双亲,那么理是在我们心中呢,还是在于双亲之身呢?假如果真在于双亲之身,那么双亲过世之后,我们心中就没有孝顺之理了吗?看见孩子掉到井里,必会有恻隐之心,那么恻隐之理是在孩子身上还是在我们内心的良知上呢?我们或者是跳进井里把他救上来,或者是搭把手把他捞出来。这都是所谓的理。那么,理在孩子身上,还是在我们内心的良知上呢?以此类推,万事万物的理都是这样,以此可知把心与理一分为二是不对的。 把心与理一分为二,这是告子的“义外”学说,曾被孟子深刻批判过。“重视外在知识而忽略内心修养,知识广博却不得要领”,既然你已明白这些,它到底该怎么说?我说玩物丧志,你还认为不对吗?如我所说的格物致知,是把我心中的良知用到万事万物上。我本心的良知也就是所谓的天理。把我心中的良知天理应用到万事万物上,那么万事万物都得到天理了。使我的心纯系良知就是致知;各种事物都得到理,即为格物。此乃心理合一。把心与理合二为一,那么凡是我前面所讲的以及朱熹先生晚年定论,就都可不言自明了。

注释

玩物丧志,出自《尚书·周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阳明曾编辑《朱子晚年定论》,认为朱熹晚年时悔悟自己先前之说为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守仁介绍和王守仁诗词大全

诗人: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
复制作者 王守仁
猜您喜欢

圣驾南巡自春徂夏瞻依心切恭赋斯篇

形式:

春光荏苒熏风至,圣驾勤民尚未还。 幸有埙篪随越舸,愁无羽翼赴吴关。 晨趋北阙螭头上,夜梦南云豹尾闲。 清陛恭迎堪计日,几回翘首潞河湾。

复制 胤禛 《圣驾南巡自春徂夏瞻依心切恭赋斯篇》

皇父颁赐御制诗扇恭纪

形式:

慈恩莫并与天崇,御制遥颁宠锡隆。 挥洒仙毫凝湛露,捧摇宝扇被仁风。 四诗寻绎宸章里,八体兼收睿笔中。 圣蕴难窥真万仞,于兹力学愿磨砻。

复制 胤禛 《皇父颁赐御制诗扇恭纪》
类型:

听禅

形式: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 大火方流序,微凉早托音。 乍听分远近,欲觅隐高深。 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复制 胤禛 《听禅》

春日随驾舟次

形式:

新柳绿丝柔,依依拂御舟。 悠扬牛背笛,款乃水边讴。 翠羽飞桑扈,娇音啭栗留。 春晴天气好,欢喜奉宸游。

复制 胤禛 《春日随驾舟次》

晓度杏山

形式:

曙色催樵牧,山崖径郁盘。 霜凝鸦背白,沙印马蹄干。 海气笼朝旭,林飙送早寒。 凤城清漏隔,遥忆寝门安。

复制 胤禛 《晓度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