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醉吟

四座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译文及注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调名来源自《水调》曲。《水调》曲,隋炀帝所制也。唐·刘鼎卿《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引《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樊川诗集〉注·卷三·〈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云:「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然《水调》究制于开汴河前或汴河开成后,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逮唐,《水调》已为传唱不衰之名曲。盛唐王龙标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洎渔阳之乱,六宫星散,永新为一士人所得。(金吾将军)韦青避地广陵,因月夜凭阑于小河之上,忽闻舟中奏《水调》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与永新对泣久之。青始亦晦其事。」可见《水调》为时人所熟。玄宗本人亦喜听此曲,奔蜀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唐·李朱崖《次柳氏旧闻》,唐·郑延美《明皇杂录》)。中唐白乐天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昭谏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至五代北宋,《水调》仍在传唱。宋·郑仲贤《南唐近事》载「(元宗)尝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辞》进酒。」南唐冯正中《抛球乐》亦有「《水调》声长醉里听」之句。北宋·张子野《天仙子》之「《水调》数声持酒听」更为人所熟。与子野同时而略晚的刘原甫《公是集》有《扬州闻歌》诗:「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一曲传唱四五百年,其魅力可见矣。唐时《水调》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调》歌,「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韵怨切。故白乐天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水调〉歌》)按,《乐府诗集》所载十一叠《水调》,第一至第四叠(遍)歌为七言,第五叠为五言;入破第一至第五为七言,第六辙又为五言。《水调》小曲,为单曲歌唱(参任半塘《唐声诗·下编卷十三》)。王龙标所听《水调子》即是小曲。时《水调》主以笛奏,唐大曲《水调》第二叠歌辞即说「笛倚新翻《水调歌》」,冯正中《采桑子》:「《水调》何人吹笛声?」「唐又有新《水调》,亦商调曲也。」(《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水调〉歌》)《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引白乐天《看采菱》诗所言「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即指「《水调》中新腔」。唐代《水调》,又指音调名,即一部乐之总名(非一曲之专名)。《唐会要·卷三十三》所载「南昌商,时号『水调』」,即指音调而言。《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商时号『水调』。予数见唐人说『水调』,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调』非曲名,乃俗呼音调之异名,今决矣。……《外史梼杌》云:『王衍泛舟巡阆中,舟子皆衣锦绣,自制水调《银汉曲》。』此『水调』中制《银汉曲》也。」王衍所制《银汉曲》,属「水调」乐部中之曲,故《银汉曲》前冠以「水调」。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三》据此亦说:「水调者,一部乐之名也;《水调歌》者,一曲之名也。」《水调歌头》则是截取大曲《水调》之首章另倚新声而成。《填词名解》:「歌头,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头》、《氐州第一》之类。《海录碎事》云:『炀帝开汴河,自造《水调》,其歌颇多,谓之『歌头』,首章之一解也。顾从敬《诗馀笺释》云:『明皇欲幸蜀时,犹听唱《水调》,至「唯有年年秋雁飞」,因潸然,叹峤真才子!不待曲终。』水调曲颇广,因歌止首解,故谓之『歌头』。或云南唐元宗留心内宠,击鞫无虚日。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但唱『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数四,以为讽谏。后人广其意为词,以其第一句,故称『水调歌头』云。」《水调歌头》与唐人《水调》所属宫调不同:唐《水调》,属商调曲;宋《水调歌头》,则为中吕调(《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故《词谱·卷二十三》:「凡大曲歌头,另倚新声也。」毛泽民词名《元会曲》,张芸窗词名《凯歌》,吴梦窗词《江南好》,贺方回词名《台城游》,汪相如词名《水调歌》,姜白石词名《花犯念奴》,明杨升庵词名《花犯》。双调,九十五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亦有前后阕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四座且勿语」句:晋·陆士衡《吴趋行》:「四座且清听,听我歌吴趋。」南朝宋·鲍参军《代堂上歌行》:「四座且勿喧,听我堂上歌。」 「听我醉中吟」句:唐·杜九华《与友人对酒吟》诗:「冯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句:南朝宋·谢康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句:《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唐·杜樊川《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蟋蟀还来床下」句:《诗经·豳(Bīn)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时序百年心」句:唐·杜少陵《春日江村五首·其一》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山水有清音」句:晋·左太冲《招隐诗二首·其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句:唐·白乐天《东城寻春》:「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良夜更教秉烛」句:两汉乐府《西门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惜分阴:《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於时,死无闻於后,是自弃也。』」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句:唐·杜少陵《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开篇点出「醉吟」,则「四座」是醉眼所见,并非实指,然后醉中按时序描绘四时变迁,「时序百年心」点出年复一年,风光流转,字面下则唏嘘壮志未酬。下阙直抒感慨,似醉后直言,感人肺腑,词人感光渐逝,岁月催逼,遂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实是一曲感于佳节的慷慨悲歌,有「一种悲愤慷慨,郁结于中,虽未能痕迹消融,却无害其为浑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又是醉吟,故有醉态,思维纵横跳跃,言出胸臆,陈亦峰曰:「此词似整不整,一片神行,非人得到。魄力劲甚。」李川父评此词为:「凄惋之音。」可见这阙词的情感基调。这也是词人退居后之作,所谓「高会」,可能是指重阳佳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分得九仙观送刘司务之天官

形式:

青山一径连花竹,瑶宫琼馆依林麓。 昔云兄弟九仙人,跨鲤成仙岩下宿。 仙人一去竟不来,落叶行迹空苍苔。 石窗无人白云冷,药炉有火芙蓉开。 春林不辨武陵处,阴崖尚忆瑶池路。 仙乐时闻太乙宫,翠禽声起勾陈树。 鸦浴池边日未斜,洞门流水秦人家。 湖光占处知残雨,山色晴中见落花。 朝来送君即倾盖,暮离筵与群仙会。 仙人吹笙期子来,碧桃花下应相待。

复制 赵迪 《分得九仙观送刘司务之天官》

登余干城

形式:

荒原落日过重城,万里苍茫感客情。 乡思雨中和雁断,秋风江上见人行。 枫林西入吴江远,驿路东分楚水平。 遥望天涯流落久,暮云啼鸟自纵横。

复制 赵迪 《登余干城》

幽人独憩图

形式:

幽人遗世氛,心与浮云薄。 薜萝寒可衣,山泉时自濯。 白云林下来,黄叶衣上落。 高风不可攀,逍遥在林壑。

复制 赵迪 《幽人独憩图》

题山水人物

形式:

德星堂倚碧山隈,乔木萦纡曲涧回。 萝径乱侵红叶满,松扉不掩白云来。 深秋庭发黄金桂,积雨阶生碧玉苔。 千嶂停云修竹暝,孤琴候月绮窗开。 夜凉醉倚岩前瀑,香暗吟馀雪后梅。 谷口幽期时怅望,辋川佳兴俱徘徊。 溪声梦入寒猿断,鸟影愁将夕磬催。 佳句多情追沈谢,闲居有赋胜邹枚。 珠林落景明窗户,翠壁飞花入酒杯。 泉石趣幽依枕席,芝兰香霭近樽罍。 鸟声闲对云间榻,林影青浮江上台。 即此端居人境外,更须何处问蓬莱。

复制 赵迪 《题山水人物》

寄沈鲁原

形式:

绿萝潭岛碧纷纷,门掩青山独卧云。 残月空江清梦远,令人长忆沈休文。

复制 赵迪 《寄沈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