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邶风 · 旄丘

: 无名氏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诞(yán):通“延”,延长。节:指葛藤的枝节。 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多日:指拖延时日。 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何其:为什么那样。 以:同“与”。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匪:非。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靡:没有。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同:同心。 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褎(yòu):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国风·邶风·旄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大致是写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而非常失望。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结构明晰,递进有序;艺术手法巧妙,运用铺陈对比,写得情景如画;感情基调优柔敦厚,缠绵凄惋,曲折动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汉代焦赣《焦氏易林》:“阴阳隔塞,许嫁不答。《旄丘》《新台》,悔往叹息。” 宋代朱熹《诗集传》:“旧说黎之臣子,自言久寓于卫,时物变矣,故登旄丘之上,见其葛长大,而节疏阔,因托以起兴,曰:旄丘之葛,何其节之阔也?卫之诸臣,何其多日而不见救也?此诗本责卫君而但斥其臣,可见其优柔而不迫也。”“(二章)因上章何多日也而言:何其安处而不来?意必有与国相俟而俱来耳。又言:何其久而不来?意其或有他故而不得来耳。诗之曲尽人情如此。”“(三章)又自言:客久而裘弊矣,岂我之车不东告于汝乎?但叔兮伯兮,不与我同心,虽往告之而不肯来耳。至是,始微讽切之。”“(四章)言黎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可怜也。而卫之诸臣,褎然如塞耳而无闻,何哉?至是,然后尽其辞焉。流离患难之余,而其言之有序而不迫如此。此其人亦可知矣。” 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前半哀音曼响,后半变徽流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寄怀李藩相子成

形式:

早岁飘然别楚关,知君古道宦游间。 能求马首计何远,不妒蛾眉心自闲。 河朔晓霜明一剑,邺西秋色老千山。 徐陈雕丧应多感,独摘黄花解醉颜。

复制 谢榛 《寄怀李藩相子成》

季冬十五夜蚀集云阶云涧书斋

形式:

骚雅于今伯仲知,坐谈深夜缓清卮。 雪凝苔砌光逾净,水冻莲壶漏转迟。 聚散老怀聊共醉,浮沉世事总难期。 眼前皓魄翻多感,一诵卢仝月蚀诗。

复制 谢榛 《季冬十五夜蚀集云阶云涧书斋》

雪中感怀

形式:

天教强健老年身,自觉诗成调转新。 三晋关河无旅雁,万家风雪几愁人。 樽中醴酒堪怀古,笛里梅花未是春。 形胜肯淹青玉杖,乾坤何愧白纶巾。

复制 谢榛 《雪中感怀》
类型:

忆茅山兼寄黄淳夫逸人

形式:

秣陵佳气日氤氲,句曲逍遥鸾鹤群。 诸洞藏真开石髓,三峰拔秀出江云。 松间月挂清秋影,天上星罗太古文。 早晚黄生换仙骨,相期南去访茅君。

复制 谢榛 《忆茅山兼寄黄淳夫逸人》

同乡程子宾丁卯春以广东大参擢山右廉宪及夏仍转广东右方伯戊辰春罢官北归两年之间往复万里殊为可叹赋此寄怀

形式:

二十年前尚宝卿,一官万里去来程。 海天欲尽东南地,乡国遥悬旦暮情。 鸥鸟斜阳随野钓,杏花微雨促春耕。 翻嫌薇省殊多事,旧侣相过几送迎。

复制 谢榛 《同乡程子宾丁卯春以广东大参擢山右廉宪及夏仍转广东右方伯戊辰春罢官北归两年之间往复万里殊为可叹赋此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