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诗人避乱蜀中所作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刘伯伦像

形式:

痛饮日操卮,朝昏总不知。 却嫌犹未达,荷锸使人随。

复制 凌云翰 《刘伯伦像》

寄王彦强府倅 其三

形式:

日日呼奴采涧芹,柁楼晚饭愧慇勤。 草堂不用忧春雨,尘甑应劳念史云。 关塞巳通流马道,江湖空羡白鸥群。 来禽青李犹堪寄,为向山阴报右军。

复制 凌云翰 《寄王彦强府倅 其三》

悼吾子行道士

形式:

布衣吾道士,举世莫能偕。 遽作骑鲸客,空遗梦蝶斋。 阳冰书瘦硬,方朔语诙谐。 墓碣铭贞白,临文每怆怀。

复制 凌云翰 《悼吾子行道士》
类型:

送孙敬义还乡

形式:

孙绰曾闻赋遂初,陶潜亦复咏归与。 田园偶尔成图画,道路依然畏简书。 老去还乡非是速,醉来题句未为疏。 翻思映雪寒窗下,客梦时时到故庐。

复制 凌云翰 《送孙敬义还乡》

为李渊之题张师夔所作二图 其二

形式:

修竹比君子,好山如故人。 先生归栗里,无复见清新。

复制 凌云翰 《为李渊之题张师夔所作二图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