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怎么。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熹介绍和朱熹诗词大全

诗人: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
复制作者 朱熹
猜您喜欢

招贾秘书

形式:

不见贾夫子,病怀何得陈。 呻吟一春了,物色九秋新。 闲花翳栏槛,秀气浮衣巾。 笑言约中浣,鸡黍供萧晨。

复制 曹勋 《招贾秘书》

送子威兄归邵武

形式:

闽浙相望一寸心,鸰原落寞叹孤音。 五年情话空相忆,千里闲门肯见寻。 只拟连床常对语,岂堪垂老更分襟。 它时果许邻幽筑,莫倦天台尘土深。

复制 曹勋 《送子威兄归邵武》

和杨季廓解元

形式:

下帷闻说尽英奇,赋就三都墨未醨。 分比楚兰同讲学,文逾荆玉不遐遗。 豹藏烟雾聊相与,蚌剖珠玑要及时。 龙虎他年题淡墨,绿衣皂盖看风姿。

复制 曹勋 《和杨季廓解元》

和李判院见寄

形式: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岁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复制 曹勋 《和李判院见寄》

和陈御带见贻

形式:

汉室文章远业成,斗南英气为时生。 新兼带插严天仗,夙展韬钤卫帝营。 四塞羌戎知号令,五军貔虎畏威名。 中兴方倚军容振,功业行看衮绣荣。

复制 曹勋 《和陈御带见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