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至夜话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赏析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乡人,即使彼此素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李昌祺活了七十多岁。当他老年居官异地时,故乡的许多亲朋已经谢世;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音书梗阻,这些人的消息他无法一一知道;一旦听到故乡来人说起,老人便不禁伤心泪落,不忍卒听。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故旧飘零,往往勾起老人许多辛酸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自己的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故旧死亡的消息老人不忍闻,故乡的近事老人却特别想听,哪怕只是一丘一壑的变迁,一时一事的兴革。诗把这两种心情写得非常生动突出。“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

  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昌祺介绍和李昌祺诗词大全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
复制作者 李昌祺
猜您喜欢

武陵春 乍雨乍晴

形式:

为怕日光争欲雨,雨过日偏明。 半栏斜照忽雷声。 晴雨总无凭。 却似萧郎多薄幸,归去又还行。 薄幸从天教得成。 天也忒无情。

复制 黄永 《武陵春 乍雨乍晴》
类型:

添字昭君怨 春朝大雾

形式:

今日是春来日。何故烟霏雾结。 想防春色到儿家。去迷他。 或者是春来日。故使雾迎烟接。 知春还有几多程。问他声。

复制 黄永 《添字昭君怨 春朝大雾》
类型:

醉花阴 薄寒

形式:

西风侧侧轻寒度。 细雨连晨暮。 试去倚阑看,花底垂垂,留作黄昏露。 自携一卷当窗坐。 燕掠花梢过。 屧响是何人,小婢擎来,半臂须添个。

复制 黄永 《醉花阴 薄寒》
类型:

兰陵王 · 送厉虞卿南归,用清真韵

形式:

野烟直。疏柳依依弄碧。长亭路、尊酒送君,席帽黄尘黯行色。回头念故国。憔悴长安倦客。芦花外、秋水自生,一夜愁心抵千尺。前欢坠无迹。只旧日斜阳,红上离席。一声珍重调眠食。 看玉盏未釂,锦车何在,漫天烟草失故驿。隔形影南北。心恻。泪痕积。叹送客天涯,如此岑寂。飘零俊侣愁无极。剩日暮穷巷,几声风笛。黄昏残雨,却又向,梦里滴。

复制 冯幵 《兰陵王 · 送厉虞卿南归,用清真韵》
类型:

蝶恋花 · 示叔申

形式:

一日新晴三日雨。寒食清明,只是寻常度。孤负惜花心事苦。乱红都逐东流去。 眼底韶光容易误。独抱箜篌,有恨和谁诉。酒醒高楼天未暮。斜阳犹在深深树。

复制 冯幵 《蝶恋花 · 示叔申》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