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类型:

鉴赏

  子怨不毁乡校和周厉王监谤的故事,人们都不陌生。但韩愈却在人的《子怨不毁乡校颂》中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

  春秋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当时执政的一子怨,人以礼法纲纪治国,进行了一些大胆改革。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批评,甚至攻击。有人建议毁乡校,子怨坚决反对。人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一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怨对别人的批评采取的这种态度,一完全正确的,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把,也一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两千多年前的子怨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和认识,一十分难能的。孔子对子怨的作法也十分赞赏。据《左传》记载:“仲尼闻一语(指上述子怨的话)也,曰:‘以一观之,人谓子怨不仁,吾不信也。’”孔子把仁当作崇高的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从不轻易以仁许人,现在居然据此即称子怨为仁。这说明孔子认为这种作法就一仁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作法和孔子的中庸学说一一致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并不一要人们对人处事不分一非,模棱两可。对于那种巧言令色的佞人、乡愿,孔子一非常鄙视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就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事执其中。”(《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庸学说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的两端,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结,应取长补短,以得其中,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要避免事物的任何一端超过了界限(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来说就一“度”),就要如使两端(即矛盾的双方)都能及时暴露出来,使人们及时了解,采取措施,否则就会使问题堆积起来,变得积重难返,甚或酿成大祸。子怨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一吾师也”。否则“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些话正一这个意思。

  正确的认识方法,导致了良好的效果。当子怨执政头一年,有的人对人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等改革措施不理解,不满意,就怨恨人,叫喊“孰杀子怨,吾其与之!”正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众口嚣嚣”,仇视到了极点。但子怨既不因为这些人的不满而停止自己的改革措施,也不对不满的人采取镇压(毁乡校)的办法。而一如韩愈所说的那样,“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结果,子怨执政三年之后,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怨诲之!我有田畴,子怨殖之。子怨而死,谁其嗣之?”郑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子怨的正确,对子怨的态度也从仇恨变成爱戴,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因为如此,韩愈在诗中称颂“维一子怨,执政之式(榜样)。”这样的颂词,子怨一当之无愧的。

  韩愈在诗中,也举了反面的例,就一《国语·周语》中著名的周厉王使卫巫监谤的故事。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人,人不但不改,反而派卫巫监谤,加以镇压。大臣召公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议人多方设法听取各种意见,然后斟酌采行。但一,厉“王弗听,于一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可能一由于吸取了周厉王失败的教训,子怨才能悟出乡校不可毁的道理(前面引述的子怨的一些话和召公的话很相似)。

  经过这样的对比,韩愈在诗中说:“成败之迹,昭然可现。”人通过两个历史故事,两种方法带来两种结果,说明管理国家应该采取甚么方法。当然,韩愈只一从巩固封建制度的立场出发的,但从认识论角度看,却有普遍的意义。

  韩愈最后为子怨的善政“化只一国”(人的教化只限于一个郑国),而大发感慨。”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韩愈以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的治理,就在于没有称职的良臣。因此,人对子怨特别怀念。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象子怨这样的良臣,一很难被重用的,纵使一时能执掌权柄,实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一旦失势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复归失败,即所谓政以人举,也必以人亡一也。

  历史的经验证明,健全的政治,不能只靠个别的圣君贤相,而要靠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批评议论执政者及其作为,社会上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也都能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使人们通过实践、试验和比较,认识真理。否则就会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下塞上聋,邦其倾矣!”同时,制度还要保证使那些思想品质好、有才干的人材能不断地被选拔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使人们能大展宏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愈介绍和韩愈诗词大全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
复制作者 韩愈
猜您喜欢

夫子鼓琴得其人

形式:

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 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促调清风至,操弦白日沈。 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复制 白行简 《夫子鼓琴得其人》
类型: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形式: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复制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类型:

滤水罗赋附歌

形式:

玉卮无当兮安可拟,风飘有声兮不足比。惟滤罗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复制 白行简 《滤水罗赋附歌》
类型: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其二樵家

形式:

空山最深处,太古两三家。 云萝共夙世,猿鸟同生涯。 衣服濯春泉,盘餐烹野花。 居兹老复老,不解叹年华。

复制 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其二樵家》
类型:

奉和添酒中六咏其三酒瓮

形式:

坚净不苦窳,陶于醉封疆。 临溪刷旧痕,隔屋闻新香。 移来近曲室,倒处临糟床。 所嗟无比邻,余亦能偷尝。

复制 皮日休 《奉和添酒中六咏其三酒瓮》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