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赏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 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 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 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老子介绍和老子诗词大全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 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
复制作者 老子
猜您喜欢

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因以赠别

形式: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 雨馀秋天高,目尽无隐状。 绵连滍川回,杳渺鸦路深。 彭泽兴不浅,临风动归心。 赖兹琴堂暇,傲睨倾菊酒。 人和岁已登,从政复何有。 远山十里碧,一道衔长云。 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渐闻惊栖羽,坐叹清夜月。 中欢怆有违,行子念明发。 仅能泯宠辱,未免伤别离。 江湖不可忘,风雨劳相思。 明时当盛才,短伎安所设。 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澨。

复制 萧颖士 《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因以赠别》
类型:

留别二三子得韵字

形式:

二纪尚雌伏,徒然忝先进。 英英尔众贤,名实郁双振。 残春惜将别,清洛行不近。 相与爱后时,无令孤逸韵。

复制 萧颖士 《留别二三子得韵字》
类型: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形式:

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 但悦丰草美,宁知牢馔鲜。 主人有幽意,将以充林泉。 罗网幸免伤,蒙君复羁牵。 高堂列众宾,广座鸣清弦。 俯仰转惊惕,裴回独忧煎。 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 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复制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类型:

答邹象先

形式: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 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 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复制 萧颖士 《答邹象先》
类型:

蒙山作

形式:

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复制 萧颖士 《蒙山作》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