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民劳》一诗,朱熹《诗集传》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大雅·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严粲、钟惺都做过解释。其实,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佚名
猜您喜欢
独上高台寻六代。多少江山,都在斜阳外。极目浮云还四海。回头更恨斜阳快。 鹭渚龙山何处在,莫种梧桐,空把鸾皇待。无数啼乌声不奈。凤凰却恐乾坤隘。
藤黄树老绿阴浓,下有陈宫遗甃。金绠银床,总繁华非旧。泥封古宝。等不出、洗妆时候。鼓振琼楼,书藏锦褥,玉人香瘦。 谁扶起一双翠袖。叹庭花已落,麦苗空秀。轻掷河山,算兴亡难究。余香染手。尚红沁、石痕如绣。野客秋寻,山僧晚汲,紫泉空溜。
秋冷长干,几夜风吹黄叶。残土不成堆,下有苌弘如血。 荒亭人独倚,望见苍龙?。杜宇一双飞,夜叫钟陵月。
江上龙宫锁寂寥。重崖高百尺、倚层霄。空传仙草在山椒。高人去,何处采灵苗。 舍宅事迢遥。空留残碣在、写南朝。白云高处望寒潮。波声里、烟寺晚钟遥。
问南朝多少,朱户雕梁,乱蓬残甓。此阁巍然,记平原遗迹。惜赏高云,留欢晴月,好句莓苔碧。销夜图书,试春帘幕,坐人百尺。 晨鼓初阑,葛巾无事,纵览湖山,盱衡今昔。鲁国当年,未骂淮西贼。韵海新翻,镜源初就,慷慨尚书笔。大节千秋,危楼几代,倚栏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