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类型:

赏析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篇的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三句突兀而入,一气贯下,通过对战地景物拟人化的描写,极有声势地渲染了白云山战斗前的紧张的气氛,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杀敌的声威。在这里,词人就以简洁的笔调,形象地描绘出白云山战斗的雄壮场面和根据地军民齐心杀敌的壮烈情景。其中,“云欲立”三字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衬托了根据地军民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情绪。“呼声急”三字则写出了山下敌人狂喊乱叫、鼓噪而进的情景。

  “枯木朽株齐努力”,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似乎自然界的草木也都愤怒而起,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这里,词人用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写出了红军是得道多助的,反“围剿”战争是感天动地的正义之战。接着,“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两句从正面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斗的情景和军民杀敌的气势,其中的“逼”和“飞将军”写出了红军下山时似箭离弦,迅猛异常的气势,表现了红军“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

  之后,“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红军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彻底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红军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从“赣水苍茫”到“闽山碧”,不仅说明红军进军的迅速,而且展现了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壮丽风光,抒发了红军在节节胜利之中觉得赣水也格外茫远,武夷山也特别青翠的喜悦心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最后,词人把笔锋一转,在歌颂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赞扬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英雄气概之后,以极其辛辣的笔触,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可悲下场,勾画出蒋介石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遭到惨败后的丑态,表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鄙视。一个“泣”字,写出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在伤心落泪,反衬了红军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毛泽东介绍和毛泽东诗词大全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复制作者 毛泽东
猜您喜欢

夜泊芙蓉湖玩月

形式:

今宵仲冬月,忽发沧洲兴。 进艇延素光,开樽坐青镜。 霜含烟树远,塔挂寒山静。 何处洞箫声,鱼龙夜深听。

复制 王世懋 《夜泊芙蓉湖玩月》
类型:

名日赤壁宴集

形式:

坐来赤壁下斜曛,亦有登临二客群。 泽畔烟霞浑不断,城边江汉欲平分。 千山黯淡原非雨,几处氤氲似是云。 人散水滨楼阁晚,诸天钟磬夜深闻。

复制 王一鸣 《名日赤壁宴集》
类型:

送沈崆峒归玉峰

形式:

客从东吴来,暂向京华住。 看遍京华春,更忆东吴去。 秦淮桥头烟柳青,执手临歧别恨生。 扁舟后夜知何处,月色江声无限情。

复制 王贞庆 《送沈崆峒归玉峰》
类型:

秦女吹箫曲

形式:

翠鬟二八秦宫女,学得吹箫作鸾语。 芙蓉帐暖护春香,十二楼头弄云雨。 箫声飘飘度彩霞,好风送上仙人家。 仙人特遣双凤下,载入秦宫看桂华。 桂华零落秦宫冷,十二楼头空月影。 寒螀夜夜断人肠,双凤不来云路长。

复制 王淮 《秦女吹箫曲》
类型:

清乐轩

形式:

无心涉是非,水屋掩柴扉。 俯槛池鱼跃,开门野鹭飞。 松花酿腊酒,荷叶补秋衣。 向晚看山去,孤筇步落晖。

复制 王淮 《清乐轩》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