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醉漾轻舟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类型:

赏析二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大肆打击元祐党人,秦观先贬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贬为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又贬郴州。这一连串打击使他陷入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词《踏莎行》(雾失楼台)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写。这首《点绛唇》(桃源)大约也是贬居郴州时所写。

  词题“桃源”,即指桃花源,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构想的理想图画。在这个桃花源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间尔虞我诈,赋税战乱现象,而是一个环境宁静,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和平劳动,生活幸福的世界。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乐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观贬居郴州后,闻知这个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写出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佳句,以表现他对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见的怅惘。这首《点绛唇》词,也是写他在遭受一连串政治打击,经受了人间种种坎坷之后,抒发他厌倦现实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词一开始“醉漾”两句,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一个优美的境界,写他在郴州,借酒浇愁情状,在醉眼朦胧中,他划起了一叶小舟,向“花深处”进发。“花深处”即指的是“桃花源”。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不知不觉来到了“花深处”。这首二句,颇似陶潜《桃花源记》开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境界描写。一种欣喜愉悦之情,蕴藏在平淡的语言之外,颇耐人寻味。“尘缘”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尘缘”,本佛教名词,《圆觉经》所谓“小尘”,即指声、色、香、味、触、法六种。佛家以为以心攀缘六尘,遂为六尘所牵累,故谓之尘缘。佛家认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令人产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复其真性,就必须脱离“六尘”的干扰,做到六尘不染。秦观在这里是借指人间争名夺利一类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当初不该误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贬谪之祸,这正是“尘缘相误”的结果。“无计花间住”,进一步说如今身不由己,为官府羁绊。想找一个没有尘缘干扰的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词的开始两句,表欣喜之情,这里两句则侧重感慨失望。这种有喜有慨,喜慨交错,词情摇曳生姿,非常感人。

  词的下片,“烟水”四句,侧重景物描写。通过各种凄凉景色,来影射词人感伤的心怀。“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销魂的黄昏图画。“烟水茫茫”分明暗写前途渺茫。“千里斜阳暮”则暗示其处境日下。“山无”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风起花落,美好事物横遭摧残。“乱红如雨”,似化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意而来,原是指残春时节了。以上四种景象合起来,便又形成烟水茫茫,斜阳千里,山峰无数风起花落,日暮穷途的浑成意境,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的末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写他“世外桃源不可得”的遗憾心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秦观介绍和秦观诗词大全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
复制作者 秦观
猜您喜欢

山门六题寄圣俞碧云洞

形式:

一窦险若到平处,裂壁忽见天共明。 水深不敢投石响,潭中惟恐神龙惊。

复制 张献民 《山门六题寄圣俞碧云洞》
类型:

山门六题寄圣俞紫云岩

形式:

日破阴蒙照岩顶,紫云一片拖晴影。 溶溶泄泄晚不收,只疑便是壶中景。

复制 张献民 《山门六题寄圣俞紫云岩》
类型:

山门六题寄圣俞夕阳岩

形式:

岩下夕阳烛已然,岩腰斜照光犹射。 暮云残霭不能遮,始信仙居无昼夜。

复制 张献民 《山门六题寄圣俞夕阳岩》
类型:

游层岩

形式:

群峰耸回环,一径上萦曲。 顾瞻得层岩,庨豁凿山腹。 片云雨雹飞,勺水蛟龙缩。 惟昔乘兴游,颇叹归鞍促。 念方困簿领,敢不勤栉沐。 四时各有趣,一赏岂能足。 朅来俯二纪,经行遍四渎。 每怀佳山水,澜僻聚燕蝠。 高才兹南来,胜赏欣所欲。 披寻到幽秘,徘徊或信宿。 忘归须众同,寓意乃余独。 泉声惬幽听,翠色明远目。 夕鸟归且鸣,牧牛骇而触。 此行固有得,何用论祸福。 应同丁家兴,肯效穷涂哭。 堂下食张仪,绨袍哀范叔。 大任或感发,一饭奚省录。 邮筒奉佳篇,兀坐聊踯躅。 勉率继高韵,愿同刊涧澳。

复制 张绶 《游层岩》
类型:

昌国寺来景堂

形式:

青山曲转抱寒溪,重磴跻攀鸟道危。 石灶未烹鸿渐茗,云亭先纪长卿诗。 千峰列坐生词笔,万象当空落酒卮。 更约清宵共来宿,琵琶亭上月明时。

复制 张绶 《昌国寺来景堂》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