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燕太子丹传后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类型:

赏析

  这篇文章议论了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一事。文章首先交代了荆轲行刺的前因后果,然后作者直接对此事发表议论,直言曹沫成功而荆轲失败,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接着作者又举出荆轲“智谋不足”、不能“知变识机”的两个例子,用一个“陋”字,为荆轲的行为下了结论。文章写得平正从容,论理犀利精警,是翻案文章中的佳作。

  前三句交代了荆轲行刺的原因和目的。荆轲之所以“函匕首入秦劫始皇”,是因为他“感燕丹之义”,目的是为了“存燕霸诸侯”,其结果却是“事不成”。行刺事件由激动人心的秘密策划开头,到令人沮丧的失败告终,整个过程是由高亢到低沉,而作者在叙述这个过程时,语调却有促有缓,有起有伏。急促激昂,到“事虽不成”一句转为低缓,但因为句中使用了让步连词“虽”,就为下一句蓄积了气势。“然亦壮士也”重又翻起,而笔锋一转,“借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又带着深深的叹惋,毕竟有勇无谋、事败身裂。语调的高低起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极顿挫反侧之势。

  文章寥寥数语,概括交代了行刺事件的经过,随即作者就直接对此事发表议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五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燕丹计划刺秦王前,曾对荆轲说:“诚得劫秦,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也。”作者指出,春秋时的齐桓公,所争取的是权,霸主不能不顾信义,故曹沫之事行之有效。而秦始皇的政策是吞并诸侯,统一中国,所以曹沫的故事不可能重演。曹沫成功,荆轲失败,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这就一语道破问题症结所在,可见作者识力之高。

  接着作者又举出荆轲“智谋不足”、不能“知变识机”的两个例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一是“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儿童妇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荆轲却莽撞行事,足见其“智谋不足”。二是对燕太子丹仅为报仇、而无深谋远虑的思想。燕太子为了报仇,“虽举燕国犹不顾”,其厚待荆轲,只不过是把他作为工具而已。可是由于时代不同,太子丹的计谋根本不可能实现,荆轲只能徒然成为牺牲品。可悲的是,荆轲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仅为了“感燕丹之义”就“函匕首,劫始皇”,作者冷峻而简洁地用一个“陋”字,为荆轲的行为下了结论。两个例子既说明了荆轲“智谋不足”的具体表现,又与文章开头相呼应,补足了“荆轲感燕丹之义”的内涵。

  李翱学文于韩愈,得韩之一体,而能自成风格。此文写得精警透辟,而词气从容不迫,倍受古文家激赏,认为有“太史公神妙之境”,信不差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翱介绍和李翱诗词大全

李翱

李翱,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
复制作者 李翱
猜您喜欢

会稽道中有感

形式:

稠红乱紫正芳菲,寒食青门客自归。 江上酒醒闻燕语,日斜睡足看花飞。 功名老去真何在,丘壑平生岂愿违。 尚喜系船探禹穴,稽山云淡雨霏霏。

复制 韩元吉 《会稽道中有感》
类型:

昼寒亭

形式:

月里琼宫不禁寒,谁令白昼堕人间。 阴风淅淅来深谷,晴雪霏霏溅两山。 静爱飞流聊洗耳,坐看绝磴可怡颜。 红尘热客那知此,赤脚青松意自闲。

复制 韩元吉 《昼寒亭》
类型:

题十二兄野堂

形式:

少年行乐记乡关,月渚霞洲一梦间。 为爱轩窗临野水,只疑风景是家山。 荷香柳影情偏厚,竹色松声意自闲。 堪笑主翁持节手,却来垂钓傍苍湾。

复制 韩元吉 《题十二兄野堂》
类型:

送周承勋赴荆南幕

形式:

周南留滞几年馀,笔力追还两汉初。 无地寘君群玉府,因人贻我万金书。 未嗟王粲依油幕,聊喜安仁奉板舆。 梦想风帆转平楚,眼明江树绿扶疏。

复制 韩元吉 《送周承勋赴荆南幕》
类型:

送施徽州二首

形式:

御史英名世罕俦,峨冠聊复渐承流。 治功要自先冯翊,大惠何妨始歙州。 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 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

复制 韩元吉 《送施徽州二首》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