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赏析

  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颇有“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烁梅花草棘间”(《梅花二首》)的暮春寒意。“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似有“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清代洪异《长生殿》)的孤独味。“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红楼”引出了与远在千里关山外的贤妻别离前之幽情。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远眺、遥思爱妻的心态。

  下片写苏轼思绪绵绵,神态痴呆,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自惜”二字统帅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特别珍惜昔日的风韵美好动人的幽情:“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她挑灯伴读,“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辄能记之”并提醒;苏轼“问其他书”,她“皆略知之”。“关山有限情无限。”写苏轼与王弗的贞情。“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的幻情。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的相思深情所照应的景。天各一方,心愿难圆,情丝绵绵。下片五句30字,由情融景,将苏轼与妻子那恩恩爱爱,一往情深,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

  全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结构的回环美。苏轼与妻子的情爱可谓牵肠挂肚,催人泪下。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爱情殊属难能可贵。它反映了苏轼的一种美好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苏轼的《一斛珠·洛城春晚》就提出了一个突破传统观念新的道德标准:他与妻子的爱是以“相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所以才“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形式:

乘兴来搴楚畹芳,海天旌旆远飞扬。 偶吟鹦鹉临春水,同泛蒲桃对夜光。 玉树两邦联肺腑,瑶华十部富缣缃。 汉南司马惭衰老,多感停车问七襄。

复制 张之洞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类型:

谢易实甫再惠庐山三峡泉

形式:

江城炎燥无风,忽有甘泉药病翁。篇酌一家俱满腹,劳人堪傲赞皇公。

复制 张之洞 《谢易实甫再惠庐山三峡泉》
类型:

余在京师三兄在武昌以诗奉寄

形式:

辞乡轼辙罕逢知,对屋机云未有期。 兀奡更炊栖庑处,苍凉作赋上楼时。 燕台寒水成衣晚,汉口斜阳见雁迟。 当代功名同气盛,蹉跎莫待鬓如丝。

复制 张之洞 《余在京师三兄在武昌以诗奉寄》
类型:

永叹三首

形式:

门第崔卢又盛年,饶耕负戴总欢然。 天生此子宜栖隐,偏夺高柔室内贤。

复制 张之洞 《永叹三首》
类型:

国子监拜熙文贞王文敏两公祠遂观石鼓

形式:

戟门阶下绿苔生,凤翥鸾翔老眼明。 人纪未沦文未丧,岿然十鼓两司成。

复制 张之洞 《国子监拜熙文贞王文敏两公祠遂观石鼓》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