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寄子由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类型:

赏析

  上片追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苏轼与苏辙同游陈州(今河南淮判)柳湖的情景。当时,苏辙在陈州任学官,苏轼由汴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陈州,二人相晤甚欢。词中以柳湖为中心描写景物,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柳湖以“柳”取自,开头“柳花飞处”四字便是着力的一笔。对于湖面,苏轼着重写出它的明净,用刚刚打磨过的镜子(“鉴新磨”)来形容。苏轼笔下的景物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如“花飞”、“麦摇波”、“飞棹”等都富有动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在、轻盈的美的境界,烘托出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欢快、悠闲的心情。

  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任合的情思。开头两句用对仗描写眼前景物,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水天连成一片,波光粼粼,小楼上风和日丽。一切平静,安适,隐轼着传告平安的意思。然而一想到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苏轼心中便波澜突起。最后两句情、景兼到,抒写任愁曲折有致,而又深切动人。“暮云多”,既是楼头远眺所及的实景,因而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参见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再祭亡兄端明文》),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可见任愁的深重。

  全词,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上片、下片之间的虚实变化用了“暗转”的写法。上片是由苏轼的回忆所构成的虚境,下片头两句则转换成眼前的实境,而其间未用任何字面加以提示,前后的联络与变化形成了一种“暗转”。这是写作艺术浓缩的结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续碧山吟社诗二首 其二

形式:

九老须眉古,看余亦杖乡。 招邀锦树里,图画碧山堂。 茶梦归书卷,松声冷石床。 遥遥望千载,秋兴白云长。

复制 顾建元 《续碧山吟社诗二首 其二》
类型:

谒梅里泰伯庙

形式:

封豕长蛇恐不堪,天生神圣此幽探。 乾坤欲辟湖山秀,草木应滋雨露甘。 伯仲偕来心共白,商周已往事谁谙。 村翁牧竖无知识,也说宣尼表让三。

复制 顾建元 《谒梅里泰伯庙》
类型:

石门晓归

形式:

落月在高树,絺衣生早凉。 下山随涧水,飞鸟共清光。 却过春申里,还登长史堂。 风蝉嘶近郭,门户正朝阳。

复制 顾建元 《石门晓归》
类型:

文昌殿落成

形式:

青云有路桂森森,只是难教俗土寻。 一部化书君记取,殿头风雨又秋深。

复制 顾建元 《文昌殿落成》
类型:

匕首

形式:

匕首入秦庭,荆卿无良谋。 击筑高渐离,仅等舞阳俦。 秦皇刺不中,金台遂荒丘。 吁嗟匹夫勇,何以报大仇。 彝门老侯生,决策重以周。 却兵救赵国,信陵名千秋。 至今大梁坟,古树风飕飕。 侠客须读书,知勇吾所求。

复制 顾峵 《匕首》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