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类型:

评析

本文是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苏东坡时任徐州知州所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以盲人识日作喻,说明事需躬察,莫以耳代目,方可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以喻入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衹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三 宋厉归真牧牛图

形式:

放牛自龁草,双童且相嬉。 是谓得牧道,何须频扰之。

复制 弘历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三 宋厉归真牧牛图》
类型:

涿鹿行三叠前韵

形式:

诘旦发新城,涿野按辔行。 瀼瀼露气重,麦颖珠光明。 农家已期饼饵饱,我戒满言敢言好。 行馆壁题忆向来,成功蒇事诚神巧。 失之甚皆得之尤,旋转总沐天恩稠。 筠冲扈跸抡材留,麟袅琅玕厥贡牧,更复伊犁农事修。

复制 弘历 《涿鹿行三叠前韵》
类型:

叠苏轼刻盆石诗韵

形式:

形而下者皆子孙,何不归一返厥原。 以水承石沃水翻,坡翁游戏至理存。 后人乃谓雪在盆,孰得其肤孰得根。 我来阅古偶复言,所喜时雨歌元元。

复制 弘历 《叠苏轼刻盆石诗韵》
类型:

甘肃巡抚明德奏报得雪

形式:

二月十九雪,数千里而遥。 偏南则沾雨,齐豫歌渥饶。 近北雨继雪,盈寸旋亦消。 甘抚今奏至,同日六花飘。 西北边寒地,本无秋麦苗。 此泽利春耕,深慰吾望翘。 天恩何修得,乾惕励旰宵。

复制 弘历 《甘肃巡抚明德奏报得雪》
类型:

跋马至黛螺顶

形式:

螺顶不为高,积雪路颇滑。 策我云锦骓,遂至金轮刹。 狮王坐堂堂,黛髻足底齾。 莫作颠倒会,十六本二八。

复制 弘历 《跋马至黛螺顶》
类型:
搜索
广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