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亭记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幹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幹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注释

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特:只是 环以象:即象牙环。《礼·玉藻》:“孔子佩象牙环五寸,而綦组绶。” 欹(qī):即欹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 比德:同心同德。 惩志:儆戒、鉴戒。 黄中立:人名,生平不详。 柯:草木的枝茎。 大易:指《易经》。 无庸:不须、不必。 瞒:通“樠”,渗出貌。《庄子·人间世》:“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 液:汁液。 瘿(yǐng)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 樛(jiū)屈:树木向下弯曲。 泰伯:一作太伯。《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髮,以让季历。”古公遂立季历,传国至昌,是为文王。文王卒,其子發立,遂克商而有天下。 季子:即季札。《史记·吴太伯世家》:“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后用以形容君子固穷,以死守节。 曾子:曾参,春秋鲁国人。字子舆,孔子弟子,事亲至孝,尝耘瓜误断其根,父怒,援杖击之,几死。有顷复苏,鼓琴而歌。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陷父不义,安得为孝乎?”参闻之,遂造孔子谢过也。 胶:拘泥。 “《传》曰”句:传曰,指《礼记·中庸》。原文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平居:平时、平素。 裕如:本意是丰足,后用以谓从容不费力。 岂苟然哉: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基介绍和刘基诗词大全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
复制作者 刘基
猜您喜欢

杭州呈胜之

形式: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 林峦腊雪千岩水,城郭春风二月花。 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 如君援笔宜摹写,付与尘埃北客夸。

复制 王安国 《杭州呈胜之》
类型:

池上春日

形式: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间竹开。 芳草有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愧不才。 独有前人修禊在,荒亭终日此徘徊。

复制 王安国 《池上春日》
类型:

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

形式:

鲁公之忠旷世无,吾爱斯人何必书。 九原寥寥不可诘,笔法仿佛精神馀。 况公于艺自天纵,一字宜用千金摹。 想当挥洒笑谈际,不复靳惜唯所须。 山砠水险勇镵刻,照耀楚越连秦吴。 百年兵火变陵谷,万里玉石埋榛芜。 时平好事搜遗迹,穷极南北缘崎岖。 耳闻目见略已尽,疑有断裂留樵渔。 那知数尺翳尘土,洗涤近出都城居。 松煤到纸觉飞动,气象磊落超钟虞。 吴卿获此喜惊坐,朝昏把玩过明珠。 携来赠客客为赋,爽迈远并前贤驱。 自云感激得妙理,学入胜处繇勤劬。 余闻书史羸蟠礴,意匠不为形骸拘。 能将声利瓦砾弃,点画应手成璠玙。 公遭乱世生死俱,见危授命真丈夫。 俯仰兵刃犹簪裾,毫端妍丑骨睢盱。 试怀局缩较精粗,体势岂暇烟云舒。 区区技巧尚乃尔,欲鸣道德宜何如。 嗟哉荒烟几日月,豪俊忽徙临庭除。 由来始弃终见取,鉴裁谁敢欺锱铢。 物微显晦亦有待,人生通塞无巧愚。 寄谢纷纷驰骛徒,真伪枉以好恶诬。

复制 王安国 《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
类型:

平居

形式:

絺绤散薰风,平居触事慵。 古今饶得失,义命孰违从。 水鸟迎秋舫,山花映夕舂。 故乡图画见,生死愧尘容。

复制 王安国 《平居》
类型:

游庐山宿栖贤寺

形式:

古屋萧萧卧不周,披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游。

复制 王安国 《游庐山宿栖贤寺》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