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 付嘱 · 第五节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遇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已今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先天二年,岁在癸丑,八月初三,大师在国恩寺吃完斋饭后,对各位徒弟说:“你们各自依次序坐好,我要与你们永别了。”法海说:“和尚留下什么教法,让后代迷惑的人可以明白佛性呢?”大师回答说:“你们仔细听着:后代的迷惑不悟之人,如果能够认识众生是什么,就能明白佛性。如果不能认识众生是什么,那么即使经历千万劫数,也难以寻觅到佛性。我现在就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明白自己心中的佛性。要想求得佛性,只有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难以认识佛,不是佛不认识众生。自己的本性如果觉悟了,众生就是佛;自己的本性如果迷惑,佛也是众生。自己的本性如果是公正平等的,众生就是佛;自己的本性如果是邪恶险诈的,佛也是众生。你们如果心存险诈曲折,即使已经成佛也会立刻变成众生;如果有一个念头公平正直,在产生这个念头时你就从众生变成了佛。我的心中本来有佛性,自己心中的佛才是真正的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又到哪里去求真正的佛呢?你们自己的心就是佛,对此再不要有丝毫怀疑。外界没有一件事物是真正能建立的,都是自己的本心产生千万种法相。所以经文上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现在留下一篇偈语,向你们告别,叫做《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能懂得这篇偈语的意思,自然就认知自己的本心而自己成就佛道了。偈语是: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遇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已今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大师念完偈语,告诉大家说:“你们好好珍重吧。我圆寂以后,不要像世俗常情那样悲哀哭泣泪如雨下。如果接受别人的吊唁,身上披麻戴孝,那就不是我的徒弟,也不符合真正的佛法。只要认知自己的本心,发现自己的本性,那就达到了既无动也无静,既无生也无灭,既无去也无来,既无是也无非,既无住也无往。恐怕你们心中迷惑,不懂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让你们认知自己的本性。我圆寂以后,照此修行,就像我在的时候一样。如果你们违背我的教诲,即使我还在世,那也没有益处。最后再说一首偈语: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禅河沐浴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大师说完偈语,端坐到三更天,忽然对门人说:“我走了!”然后奄然逝去。当时屋内忽然满生香气,有一道白虹从天上贯到地下,照得树林里一片洁白,满山的飞鸟和走兽都哀叫着为大师送行。十一月,广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员僚属,以及门徒和僧俗两界的许多人,争着要把大师的真身迎回本地,争执不下,于是大家焚香祈祷说:“香烟飘动指向的地方,就是大师愿意归去的所在。”当时香烟直接指向曹溪方向。十一月十三日,把装有大师遗体的神龛和大师留下的衣钵等物迁回曹溪。第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把大师从神龛中请出,弟子方辩用香泥涂抹。门徒们想起大师曾有将被偷掉头颅的预言,就先用铁做的叶片和油漆了的布,把大师的头颅包裹好,再送入佛塔。当时塔内忽然有白光出现,从塔内直接冲到天上,过了三天才消失。韶州的地方官向朝廷上表奏闻,接到圣旨为大师立碑,纪念大师的生平道行。大师在世七十六年,二十四岁时得到弘忍大师传授衣钵,三十九岁时正式落发出家,宣讲佛法普度众生一共三十七年。得到大师真传并继承下来的弟子,一共四十三人。受大师影响而领悟佛道解脱生死的人,不计其数。达摩大师所留传下来的袈裟,唐中宗所赏赐的磨衲袈裟和水晶钵盂,以及方辩大师塑造的大师真像,还有大师用过的法物等,都在塔内由管理塔的侍者负责保管,作为宝林寺道场的镇塔之宝。流传下来的《坛经》,显示顿教的根本宗旨。这都是让佛、法、僧三宝永远兴隆,使众生永远获得利益的伟大贡献。

注释

先天二年:先天是唐玄宗年号,先天二年是公元713年(同年先天改开元,故也是开元元年),农历是癸丑年。 祝发:剃发出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慧能介绍和慧能诗词大全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
复制作者 慧能
猜您喜欢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形式: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 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 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 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 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 廉棱露锋刃,清越扣琼瑰。 岌嶪形将动,巍峨势欲摧。 奇应潜鬼怪,灵合蓄云雷。 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 未曾栖鸟雀,不肯染尘埃。 尖削琅玕笋,洼剜玛瑙罍。 海神移碣石,画障簇天台。 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 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 出处虽无意,升沉亦有媒。 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 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疏傅心偏爱,园公眼屡回。 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复制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类型: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形式:

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欲为窗下寝,先傍水边行。 晴引鹤双舞,秋生蝉一声。 无人解相访,有酒共谁倾。 老更谙时事,闲多见物情。 只应刘与白,二叟自相迎。

复制 白居易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类型:

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

形式:

小宅非全陋,中堂不甚卑。 聊堪会亲族,足以贮妻儿。 暖帐迎冬设,温炉向夜施。 裘新青兔褐,褥软白猿皮。 似鹿眠深草,如鸡宿稳枝。 逐身安枕席,随事有屏帷。 病致衰残早,贫营活计迟。 由来蚕老后,方是茧成时。

复制 白居易 《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
类型:

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因宿内厅偶题西壁兼呈韦尹常侍

形式:

每入河南府,依然似到家。 杯尝七尹酒,树看十年花。 且健须欢喜,虽衰莫叹嗟。 迎门无故吏,侍坐有新娃。 暖阁谋宵宴,寒庭放晚衙。 主人留宿定,一任夕阳斜。

复制 白居易 《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因宿内厅偶题西壁兼呈韦尹常侍》
类型:

书事咏怀

形式: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 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 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 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

复制 白居易 《书事咏怀》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