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妃水冢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

评析

文徵明的这首诗,不但表达了自己凭吊古人之内心感受,还巧妙地点明了古镇得名的缘由。 站在锦溪“莲池禅院”内,一眼就可见到五保湖中有一个立于水中的“独圩墩”,那就是“陈妃水冢”。 陈妃是何许人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清雍正《陈墓镇志》说陈妃是宋高宗赵构之妃,而清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陈妃是宋孝宗赵眘之妃。 据《雍正志》记载,陈妃死后,棺木并未直接下葬,而是在20年之后才下葬的。而《乾隆志》对这一说法并未认同。但一般都认为陈妃是孝宗之妃,因为说赵构来过锦溪,似乎缺少历史依据。对于陈妃的死因,也有不同的版本。 《古镇志》上的说法为,陈妃是因路途劳累“病殁”锦溪的。民间则流传着许多说法。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当时还是太子)来镇抗金,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的;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南渡时,在途中被金兵俘虏后押至锦溪,她为保名节投五保湖自尽的;有的说,陈妃是在锦溪吃了螃蟹,受寒而亡的。在种种说法中,锦溪人最后选择了第一种说法,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容易接受。但有一点大家是具有共识的:“莲池禅院”是因陈妃而建造的。具体地说,就是陈妃死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建了禅院,设寺僧诵经,为之超度。相传现在禅院内能看到的一棵龙柏和一棵古松,均是孝宗亲手种下的。人们在兴建禅院的同时,还在其东侧修筑了莲池,种上了白莲,以寄托对陈妃的哀思。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于是民间就有了许多传说,有的说水冢的底部蹲着一只神龟,有的说湖底有一个通着海的大洞……当然这些说法的科学性是令人置疑的,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称”出了“陈妃水冢”在古镇人心中的分量。 “陈妃水冢”和“莲池禅院”使古镇笼上了一层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镇更加鲜亮了起来。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启和沈周等人也在游览之馀挥笔抒怀,在锦溪写下了千古诗文。高启的“遥闻帝子葬陈妃,未许青山觅翠微。江底有龙成穴地,水中无辇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妃,有客捞明月,香魂应借辞”都是对“陈妃水冢”的千古绝唱! “陈妃水冢”让人看透了世态炎凉,又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文徵明介绍和文徵明诗词大全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
复制作者 文徵明
猜您喜欢

双源六题 其六 日休亭

形式:

分外凿私智,役役壮且老。 此生本自然,何者削窘我。 止水观而心,运用无不可。 玉液静中味,万累门外过。 时复一杯酒,聊用沃心火。

复制 黄裳 《双源六题 其六 日休亭》
类型:

赠崔风子

形式:

崔风不风人莫测,只恐时人问消息。 子闻妙道今几年,百刻光阴贯今昔。 天柱峰头独看月,火里青龙产芽雪。 屋上无霜春势强,十二危楼电光彻。 剑潭居士心相从,何时遂扣逍遥翁。 自知心骨异凡物,岂愿老死浮生中。

复制 黄裳 《赠崔风子》
类型:

中秋日宾兴宴

形式:

九十秋分今夜景,银色界中秋意静。 献贤时入帝王州,鼓瑟筵开山水境。 西风劲,衫袖冷。 遥度天香到酒边,中有醉翁吹复醒。 徘徊态,凌乱影。 急须行乐慰劳生,相得相忘无食顷。 姮娥信,诸生听。 一年人爱此回圆,十分仙桂都开尽。 自有清光随我身,游宝蜡何须秉。 明年谁是夺标人,史君推毂今何幸。

复制 黄裳 《中秋日宾兴宴》
类型:

懵鹰行

形式:

两翅一展秋云高,两睛四顾秋林肃。 狐兔忽落爪距下,肝脑须臾厌其腹。 是艺汝有固有性,是物汝得固有命。 韝上如何寄此身,休夸豪气与精神。 一雉死生非所必,有数存焉擒不获。 主人失意未可量,鹰也两失而行藏。 中陵自在无由乐,饱则翱翔饥则攫。

复制 黄裳 《懵鹰行》
类型:

尉氏五题 其三 蓬池

形式: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 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 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 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 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 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

复制 黄裳 《尉氏五题 其三 蓬池》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