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去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去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典故

  晋文帝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大又圆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意义相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估客乐

形式:

为吏受赇婴木索,汉相忽遭东市斫。不如估客取邪赢,居货罔人人不觉。 布素寒儒守乡学,夜夜孤灯同寂寞。不如估客醉名倡,百万呼卢投六博。 估客乐哉真复乐,大舶飞山走城郭。珊瑚未数绿珠楼,家僮多似临邛卓。 十牛之车三百车,雪象红牙水犀角。养犬喂肉睡毡毯,马厩驴槽亦丹臒。 生不羡凤凰池,死不爱麒麟阁,估客乐哉真复乐。 迩来六月钱塘潮,一估传呼千估愕。大风来自度朔山,吹倒岷峨舞衡岳。 一江一日殒千艘,四海五湖可隃度。诸宝下输龙王宫,虾蟹龟鼋恣吞嚼。 人言估客乐,估客有时也不乐。百年计较千年心,不禁一日风涛恶。

复制 方回 《估客乐》

览古五首

形式:

人有好与恶,造化无颇偏。 种谷匪种稗,稗实在谷先。 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 麟凤世罕识,蛇虎动百千。 泗水两师生,万古大圣贤。 瓢饮短命死,绝粮陈蔡间。 雍彻柄鲁政,脍肝延天年。 气运苟如此,周衰何足言。

复制 方回 《览古五首》

北珠怨

形式:

北方有奇蚌,产珠红晶荧。 天鹅腹中物,万仞翔冥冥。 此贪孰能致,俊鹰海东青。 钩戟为爪喙,利刀以为翎。 采之肃慎氏,扶桑隔沧溟。 无厌耶律家,苛取不暂停。 中夏得此珠,艳饰生芳馨。 辽人贸此珠,易宝衔□軿。 东夷此为恨,耻罍嗟罄瓶。 渡兵鸭绿水,犁扫黄龙庭。 夹山一以灭,河朔无锁扃。 幽燕及淮江,赤地战血腥。 徒以一珠故,百亿殃生灵。 两国失宗社,万乘栖囚囹。 旅獒戒异物,圣人存为经。 徒以一珠故,天地生虫螟。 此事有本原,獾郎柄熙宁。 力行商君法,诡勒燕然铭。 延致众奸鬼,坏败先朝廷。 焉得致渠魁,轘裂具五刑。 钟山有遗瘗,漾之江中泠。 我作北珠怨,哀歌谁忍听。

复制 方回 《北珠怨》

夜起有感

形式: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复制 方回 《夜起有感》

闻笛叹

形式:

读书夜倦灯影暗,屋外笛声何处来。邻翁吹笛意本乐,闻笛如我心何哀。 如说生离苦,天涯海角无由回。又如诉死别,委骨黄壤埋蒿莱。 失身羁妇过昭君冢,偾军老将上李陵台,东坡澹庵惠州新州更海外。 经义字说蛊场屋,格天之阁高崔嵬。元祐太母地下负废立之谤,昭慈再废入道冷屋扃荒苔。 济阳一去饮霅水,不得其死二十七年,老奸擅位污公台。 分明历历道此事,使我颜色黯然如死灰。岂止山阳向秀感,徒为嵇吕二子空徘徊。 平生不识音与律,但喜乐工奏曲作技倾金罍。不谓今夕此何夕,江淹别恨二赋尽到眼,玉川子涕泗虾蟆食月万古不可开。 铁肠石肺百杂碎,惊魇不顾闺中孩。壁下偶有酒,顾谓斟一杯。 一杯薄酒何足御此大愤怨,不如愚无知者酣卧鼻息长如雷。 须臾笛声寂无有,出视空庭但星斗。

复制 方回 《闻笛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