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一章 · 出家证果

: 释迦牟尼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序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正文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 ” 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道,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注释

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 成道已:就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的时候。 作是思惟:他作这么一种想。 离欲寂静:离欲,就是没有这种欲念,没有这个染污法。寂静就是清净,无所作为,在那儿如如不动。 是最为胜:这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的。 住大禅定:在这大禅定里住著。 降诸魔道:这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于鹿野苑中:佛作是思惟观察,看憍陈如这五个人应该先得度,所以他就到鹿野苑中。 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的疑难,问他们所不明白的道理。 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向前修行?还是停止?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选择。 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佛有教敕。教,教化;敕,敕令,就是给他们命令。佛给他们开示教化,他们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 合掌敬诺:合起掌来恭恭敬敬而应诺,应诺就是秉承佛教去修行了。 而顺尊敕:随顺世尊所教的道理去修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释迦牟尼
猜您喜欢

和陈及之 其一

形式:

不妨客子归路滑,且喜雨来天破悭。 剑南剑北好颜色,吾徒心事略相关。

复制 孙应时 《和陈及之 其一》
类型:

读通鉴杂兴 其六

形式:

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复制 孙应时 《读通鉴杂兴 其六》

送彭子复临海令满秩 其三

形式:

相逢几何时,相与何如许。 书来警吾过,切切父兄语。 人生会合难,念别成悽楚。 北望山千里,秋容渺烟渚。

复制 孙应时 《送彭子复临海令满秩 其三》

挽石应之提刑 其二

形式:

芹泮青灯夜,山亭皂盖春。 重更双使节,总为两淮民。 德意人人浃,工夫事事新。 帝城车马外,才此寄经纶。

复制 孙应时 《挽石应之提刑 其二》

昆山龚立道昱有月石砚屏斗南君玉诸人皆有诗余亦赋一绝

形式:

窗间明月镇长在,此宝如今更有无。 看取光辉生笔砚,可无文字继欧苏。

复制 孙应时 《昆山龚立道昱有月石砚屏斗南君玉诸人皆有诗余亦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