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妃水冢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

译文及注释


注释

君王:指宋孝宗(一说宋高宗), 佳人:指陈妃。 陈:指古镇锦溪(原名“陈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文徵明的这首诗,不但表达了自己凭吊古人之内心感受,还巧妙地点明了古镇得名的缘由。 站在锦溪“莲池禅院”内,一眼就可见到五保湖中有一个立于水中的“独圩墩”,那就是“陈妃水冢”。 陈妃是何许人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清雍正《陈墓镇志》说陈妃是宋高宗赵构之妃,而清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陈妃是宋孝宗赵眘之妃。 据《雍正志》记载,陈妃死后,棺木并未直接下葬,而是在20年之后才下葬的。而《乾隆志》对这一说法并未认同。但一般都认为陈妃是孝宗之妃,因为说赵构来过锦溪,似乎缺少历史依据。对于陈妃的死因,也有不同的版本。 《古镇志》上的说法为,陈妃是因路途劳累“病殁”锦溪的。民间则流传着许多说法。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当时还是太子)来镇抗金,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的;有的说陈妃是随孝宗南渡时,在途中被金兵俘虏后押至锦溪,她为保名节投五保湖自尽的;有的说,陈妃是在锦溪吃了螃蟹,受寒而亡的。在种种说法中,锦溪人最后选择了第一种说法,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情上容易接受。但有一点大家是具有共识的:“莲池禅院”是因陈妃而建造的。具体地说,就是陈妃死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建了禅院,设寺僧诵经,为之超度。相传现在禅院内能看到的一棵龙柏和一棵古松,均是孝宗亲手种下的。人们在兴建禅院的同时,还在其东侧修筑了莲池,种上了白莲,以寄托对陈妃的哀思。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于是民间就有了许多传说,有的说水冢的底部蹲着一只神龟,有的说湖底有一个通着海的大洞……当然这些说法的科学性是令人置疑的,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称”出了“陈妃水冢”在古镇人心中的分量。 “陈妃水冢”和“莲池禅院”使古镇笼上了一层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镇更加鲜亮了起来。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启和沈周等人也在游览之馀挥笔抒怀,在锦溪写下了千古诗文。高启的“遥闻帝子葬陈妃,未许青山觅翠微。江底有龙成穴地,水中无辇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妃,有客捞明月,香魂应借辞”都是对“陈妃水冢”的千古绝唱! “陈妃水冢”让人看透了世态炎凉,又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文徵明介绍和文徵明诗词大全

诗人: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
复制作者 文徵明
猜您喜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

形式:

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 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便床前、再欲听呻吟,除非梦。 椒花在,为谁颂。荔粉在,为谁奉。只扶携弱弟,麻衣悲恸。 从此屠苏怜最后,亲魂若在应犹共。为悯孙、还尽半杯休,牵牛捧。

复制 董以宁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

形式:

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 魂销。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复制 董以宁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
类型:

水调歌头•京口

形式: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 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试问滔滔者。 天下尽皆然。

复制 董以宁 《水调歌头•京口》

法曲献仙音•护灯花

形式:

烧得灯明,照他花睡,小苑看花如昼。喜个银釭,绽开金蕊,欲与枝头相斗。 奈早有,封姨妒,吹将红烛溜。 光如豆。 算风流、可能长久,应似我、薄命偏多僝僽。长是怕他残,护多时、频劳纤手。 一点香煤,落将来、把衣污否。又还从灯下,细检银泥双袖。

复制 董以宁 《法曲献仙音•护灯花》

游春曲二首·其一

形式: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复制 王涯 《游春曲二首·其一》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