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尊 一作: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组诗是诗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本首诗即是其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牧介绍和杜牧诗词大全

诗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
复制作者 杜牧
猜您喜欢

后垄

形式:

去县日以远,风俗日以变。 顾此后垄番,北至中港限。 音语止一方,他处不能辨。 头发顶上垂,当额前后剪。 发厚压光头,其形类覆碗。 亦有一二人,公然戴高冕。 黑丝及红绒,缠之百千转。 大有古人风,所惜双足跣。 男女八九岁,牙前两齿刬。 长大手自牵,另居无拘管。 父固免肯堂,翁亦无甥馆。 是处两三间,村庄何萧散。 高廪置平原,黍稷有馀挽。 所虑湿气蒸,驾木如连栈。 巨匏老而坚,行汲络藤瓣。 溪水涨连旬,利涉身焉绾。 丰年百礼偕,疾病颠危罕。 饮酒即高歌,其乐何衎衎。

复制 阮蔡文 《后垄》

后垄港

形式:

双溪奔流西入海,海势吞溪溪气馁。 银涛翻逐绿波回,遂使溪流忽然改。 番丁日暮候潮归,竹箭穿鱼二尺肥。 少妇家中藏美酒,共夫倒酌夜炉围。 得鱼胜得獐与鹿,遭遭送去头家屋。

复制 阮蔡文 《后垄港》

吞霄道中

形式:

来时北渡正三更,归日微明复到此。 过港应须及退潮,稍缓须臾徒延企。 以兹来往不成眠,鸡鸣夜半行装起。 平时拥被五更寒,今夜匆匆胡乃尔。 风卷涛飞天雨急,从人尽是征衣湿。

复制 阮蔡文 《吞霄道中》

虎尾溪

形式:

东螺虎尾之分派,北流西折而联界。去年虎尾宽,今年虎尾隘。 去年东螺乾,今年东螺浍。大宗盛时支子依,支子若强大宗坏。 馀流附入阿拔泉,虎尾之名犹相沿。阿拔之源阿里山,虎尾之源水沙连。 譬如兄弟阋墙变,却于异性共周旋。水有源头木有本,不信但看棠棣篇。

复制 阮蔡文 《虎尾溪》

淡水

形式:

淡水北尽头,番居之所纪。 远者旬日期,近者一望止。 内地闽安洋,扬帆日暮抵。 全台重北门,锁钥非他比。 闻昔王师来,负固犹未已。 惧发阴平师,先截长江水。 降旗出石头,铁锁亦奚裨。 空亡五镇兵,鬼队阴风里。 大遁八里坌,两山自对峙。 中有干豆门,双港南北汇。 北港内北投,磺气喷天起。 泉流势胜汤,鱼虾触之死。 浪泵麻小翁,平豁略可喜。 沿溪一水清,风被成文绮。 溪石亦恣奇,高下参差倚。 逾岭渡鸡笼,蟒甲风潮驶。 周围十馀里,其番称姣美。 风俗喜淳良,鱼盐资互市。 南顾蛤仔难,北顾金包里。 突入红毛城,顾似东流砥。 南港武朥湾,科藤通草侈。 摆接发源初,湜湜水之沚。 隔岭南龟仑,南嵌收臂指。 鸡柔大遁阴,金包傍山矶。 跳石以为梁,潮退急如矢。 山鹿虽无多,海菜色何紫。 又有小鸡笼,依附在密迩。 凡此淡水番,植惟狗尾黍。 山芋时佐之,原不需大米。 近日流亡多,云欲事耘耔。 苟其愿躬耕,何处无桑梓。 窜身幽谷中,毋乃非常理。 大社虽八名,小社更累累。 各以近相依,淮泗小侯拟。 通事作头家,土官听役使。 通事老而懦,诸番雄跅弛。 何以尽倾心,圣朝声教底。 我行至此疆,俯伏而长跪。 羊酒还其家,官自糗粮峙。 殷勤问土风,岂敢厌俚鄙。

复制 阮蔡文 《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