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民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棰。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要问他们买这些幹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拉我来当兵幹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

东府、西府:泛指掌管地方武装的官府。 问侬:犹言借问。 何为:幹什么,做什么。 团结:组织。 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指乡兵首领。 意气:精神;神色。 雄粗:雄豪、粗野。 承局:公差。 0勾呼:点名传唤。 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伺候,听候使唤。 不如:不如意 笞棰(chīchuí):用鞭杖或竹板打。 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戎行:当兵打仗。 不解:不知道。 “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安集:安定、聚集。 抚摩:抚慰、体惜。 力不给:力量不够。 将奈此扰何:奈何,对付。此处意谓人民如何对付得了这种扰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淮民谣》是南宋诗人尤袤的一首为民请命的诗作。诗采用了乐府歌谣形式,语言质朴,格调苍凉,模仿杜甫《三吏》、《三别》等诗,又直接追踪白居易新乐府。起首四句写实际情况,以问答表明主题;中间一段通过主人公的控诉,展开矛盾;末尾加以评论,指出不合理现象的症结所在,为不幸者呼吁。诗人通过描写淮民生活的艰难辛酸,深切地表达了其上悯国难,下痛民困的忧虑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尤袤介绍和尤袤诗词大全

诗人:尤袤

宋常州无锡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泰兴令、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著作郎、给事中、礼部尚书。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诗文,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取孙绰《遂初赋》......
复制作者 尤袤
猜您喜欢

世恩席上答诸公

形式:

我行西江自江东,载书千里乘天风。 今夕何夕诗坛中,碧瞳共照灯花红。 欧阳居士苏坡翁,文星烂漫今古同。 不才有幸承诸公,翰林四老儒之通。 金石一振万籁空,司封明并两考功。 高堂白日悬青铜,少游才思如冥鸿。 江湖渺渺谁能穷,职方平生怀至忠。 每谈疆埸思弯弓,从容授简钱南宫。 总会诸壑归三洪,清秋携对江上枫。 亦有短句随鸣虫,云霄北上劳湘筒。

复制 邵宝 《世恩席上答诸公》

至亡女七儿墓

形式:

日无光兮风色寒,望儿坟兮心悲酸。 坟有土兮土有棺,儿咫尺兮欲见难。 浇浇坟头酒易干,纸成灰兮散漫漫。 散漫漫,魂不返,清泪下兮盈酒?。

复制 邵宝 《至亡女七儿墓》

高安县学观习冠礼柬守巡二王君

形式:

洪州江涛激堤急,江中老蛟似人立。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 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

复制 邵宝 《高安县学观习冠礼柬守巡二王君》

建昌分司古松

形式:

古松当中庭,荒馆幸有此。 微风亦秋涛,雨翠复烟紫。 月来夜如何,对我阅文史。 我爱巡行初,见汝见君子。

复制 邵宝 《建昌分司古松》

寄王推府

形式:

王郎关西彦,今为苏郡推。 忆昔骑瘦马,送我黄金台。 寄言问江东,谢公安在哉。 感此不能对,惭愧经济才。 坐驰楚云尽,望极吴天回。 遗君尺素书,珍重烦君裁。

复制 邵宝 《寄王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