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六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信中说:“以前周敦颐先生经常让程颢寻找孔子和颜回的乐处。请问先生,这里的乐和七情中的乐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寻常人只要一偿所愿都能乐呀,何必非得作圣贤呢?如果另外还有什么真乐,那么圣贤遇到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这些乐还存在吗?况且君子心中常存戒惧,此为终生的忧患意识,怎么能乐呢?我陆澄平日里有很多烦恼,不曾体会到真正的乐趣,现在很迫切地希望寻找到真乐。” 乐是心的本体,虽不简单相同于七情之乐,然而也不在七情之乐之外。虽然圣贤别有真乐,但也是常人所共有的,只是平常人自己不知道,反而自寻很多忧愁苦恼,在迷茫中丢弃了真乐。虽然在忧苦迷茫中丢弃,但真正的快乐依旧存在,只要一念开明,回过头来求得自身的虔诚,那么就能感到这种快乐。我每次和原静你所讨论的,说的无非都是这个意思,而你还问有什么办法找到快乐,这种做法未免是骑驴找驴的毛病了。

注释

仲尼、颜子乐处,出自《论语·雍也》第九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伯淳,指程颢。 终身之忧,出自《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反身而诚,出自《孟子·尽心上》第四章:“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守仁介绍和王守仁诗词大全

诗人: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
复制作者 王守仁
猜您喜欢

偕荆州兄过一茎庵饮香林亭下次韵四首 其一

形式:

浅草曲径通,林深小亭伏。 春游太杂沓,摧折到花竹。 居僧典守疏,鸟雀不胜逐。 人间逆旅客,憔悴无如仆。 约伴来何迟,怅焉空寓目。 庶将酒一斗,散此愁千斛。 借问赏残红,何如对新绿。

复制 查慎行 《偕荆州兄过一茎庵饮香林亭下次韵四首 其一》

汤西厓编修寓庭丁香花下作三首 其二

形式:

自昔有土墙,界庭分背向。 何年始撤去,树势乃张王。 花气下回廊,叶阴通步障。 旁添一堆石,小作攀跻状。 遂令赏花人,高出万花上。

复制 查慎行 《汤西厓编修寓庭丁香花下作三首 其二》

连雨不止独居小楼和陶杂诗十一首但借其韵不拟其体也 其十一

形式:

海角已穷僻,村中更苍凉。 春流浑浑来,欲济川无梁。 旧来豆麦陇,半作蛙黾乡。 甘泽苟非时,杀菽同殒霜。 诗成感蔚荟,恶草日夜长。

复制 查慎行 《连雨不止独居小楼和陶杂诗十一首但借其韵不拟其体也 其十一》

连雨不止独居小楼和陶杂诗十一首但借其韵不拟其体也 其一

形式:

檐空有馀滴,窗暗无隙尘。 几榻随所设,颓然置我身。 幸无俗客喧,聊与书卷亲。 湿薪爇破灶,烟气迷四邻。 明明际阳和,奈此晦昧晨。 宁无好桃杏,寂莫伤游人。

复制 查慎行 《连雨不止独居小楼和陶杂诗十一首但借其韵不拟其体也 其一》

自书局回寓作

形式:

书局限孔严,晨趋事搜讨。 归来日云夕,返景在林杪。 槐花满中庭,铺积亦复好。 小童懒无匹,安坐终日饱。 故欲习其勤,时时令汛扫。 清风飒然至,叶有先秋槁。 颇闻蒙庄言,劳生佚以老。 信书乃大缪,自计胡不蚤。

复制 查慎行 《自书局回寓作》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