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鄘风 · 干旄

: 无名氏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畀(bì):给,予。 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国风·鄘风·干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叙述了卫国官吏带着布帛良马,树起招贤大旗,到浚邑访问贤才的景况。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场面描写得很隆重,气氛表现得很热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卫大夫乘此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彼其所见之贤者,将何以畀之而答其礼意之勤乎?”“(三章)极其盛而言也。”“卫本以淫乱无礼,不乐善道而亡其国,今破灭之余,人心危惧,正其有以惩创往事而兴起善端之时也。故其为诗如此,盖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小序之言,疑亦有所本云。”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序谓‘美好善’,意近是,故向来从之,谓大夫乘此车马以见贤者。《邶风》‘静女其姝’、《郑风》‘彼姝者子’,皆称女子,今称贤者以姝,似觉未妥。姑阙疑。‘郊’‘都’‘城’,由远而近也;‘四’‘五’‘六’,由少而多也:诗人章法自是如此,不可泥。以首章‘四马’为主,‘五’‘六’则从‘四’陪说。不然,五马起于汉,六马起于秦,当时已有秦、汉制耶?严氏亦以为疑,故别为解曰:‘乘善马而来,凡有四辈、五辈、六辈也。’绝非语气。” 清代牛运震《诗志》:“踌躇有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兵要望江南 其六 占云第三

形式:

羽音姓,惟是要青青。 列阵贼来先自走,赤黄白黑总非赢,宜退不宜徵。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六 占云第三》
类型:

兵要望江南 其三 占云第三

形式:

角音姓,青气见晴空。 黄赤二云军亦胜,黑云阴助喜先锋,白色定为凶。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三 占云第三》

兵要望江南 其十八 占云第三

形式:

戊己日,前面有云青。 忽止忽行权且住,军人讹语审详听,施德惠于兵。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十八 占云第三》

兵要望江南 其二 占云第三

形式:

商音姓,军阵见云从。 白与黑时吾大吉,青云亦胜赤云凶,黄者两平踪。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二 占云第三》

兵要望江南 其十四 占云第三

形式:

云来往,有似两争龙。 只在外军盘顶上,贼邦兵将必逢凶,我帅显英雄。

复制 易静 《兵要望江南 其十四 占云第三》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