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评析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公元1236年)三 、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阕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 红妆 ”、“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 ,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阕,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阕,在表达效果上与上阕迥然不同。下阕与上阕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 ,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 ,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 ,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 ,因景抒怀 。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内容与形式统一 ,可谓“得其所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元好问介绍和元好问诗词大全

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
复制作者 元好问
猜您喜欢

鸿门行

形式:

少年买意气,百金不辞费。 学剑西入秦,结交北游魏。 秦魏多豪人,与代亦殊伦。 由来不相识,皆是暗相亲。 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 晨过剧孟游,暮投咸阳宿。 然诺本云云,诸侯莫不闻。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始从灞陵下,遥遥度朔野。 北风闻楚歌,南庭见胡马。 胡马秋正肥,相邀夜合围。 战酣烽火灭,路断救兵稀。 白刃纵横逼,黄尘飞不息。 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将军行失势,部曲遂无功。 新人不如旧,旧人不相救。 万里长飘飖,十年计不就。 弃置难重论,驱马度鸿门。 行看楚汉事,不觉风尘昏。 宝剑中夜抚,悲歌聊自舞。 此曲不可终,曲终泪如雨。

复制 袁瓘 《鸿门行》

寄杜员外

形式:

新诗海内流传久,旧德朝中属望劳。 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湖天阔足风涛。 松花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 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复制 郭受 《寄杜员外》

丹阳作

形式:

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 抱琴沽一醉,尽日卧垂杨。

复制 陈存 《丹阳作》
类型:

清溪馆作

形式:

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复制 陈存 《清溪馆作》

穆陵路

形式: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 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 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 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复制 陈存 《穆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