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村居: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甲集均无题,玆从《花庵词选》。 茅檐低小: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吴音:四卷本作「蛮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中儿:《花庵词选》作「中男」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汉书·高帝纪》:「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按:此处之「亡赖」作「顽皮」、「淘气」解。亡,通「无」。 卧剥:广信书院本作「看剥」,玆从四卷本及《花庵词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杨忠《辛弃疾词选译》:作者用轻笔淡墨,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俗画。辛稼轩的农村词,大部分是以写景为主,只有个别人物点缀其间,而此词则以人物为主体,描绘了和谐、美满,富有情趣的一家人,充满了生活气息。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这是一首农村词,描绘了农村宁静安适的生活景象。纯用白描,直陈其事,表现人物情态特征,惟妙惟肖,请与盎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宝华法堂

形式:

老蚌虚含素月胎,庭前花雨自成堆。 吾将倒转风雷舌,未必缤纷动地来。

复制 释心月 《宝华法堂》

善禅人登径山侍痴绝

形式:

三年共住不相识,眉目横分鼻脩直。 狭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顶立。 凌霄一峰插天高,馀峰起伏皆儿曹。 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刹海空劳劳。 峰顶老人八十二,湛湛双眸映秋水。 戏笑怒骂謦欬声,总是吾家第一义。 老人问汝来何从,进前叉手宜当胸。 更看武步生清风,何愁老人无笑容。

复制 释心月 《善禅人登径山侍痴绝》
类型:

送一默翁入浙

形式:

有佛处不得住,铁鞭击碎珊瑚树。 无佛处急走过,澄潭不许苍龙卧。 三千里外莫错举,剔起眉毛眼卓坚。 与么则不去也,百城烟水难图画。 摘杨花,摘杨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赵州舌本悬千日,石火电光追莫及。 纸灯吹灭便知归,落在吾家第二机。 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 何时砥柱障颓波,大扇真风满寰宇。

复制 释心月 《送一默翁入浙》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十九

形式:

一夜春风浩浩,拂尽千花百草。 十二危楼一倚栏,珊瑚枝头日杲杲。

复制 释心月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十九》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十七

形式:

一九二九,百拙千丑。 昨日今朝,地迥天寥。 少林门下客,立处雪齐腰,千载令人恨不消。

复制 释心月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