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国已经远去十年了,处处物是人非,我和你辛苦遭逢,艰难生存在现今。
我想起京口三军溃败就愁闷,想起扬州血洗十日便内心万分悲苦。
死国难的烈士们血洒疆场,那段历史不可遽消,而此刻不得不面对白头早衰了。
你要学汉时朱祜,不要消沉与哀叹。

注释
朱监纪四辅:朱四辅,明末秀才,在明时曾任监纪推官、监纪提刑,为诗人友人。
十载:指明亡已去十年。
扬州十日:指明亡后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扬州,在扬州城里大肆屠杀淫掠的时候,有一个市民王秀楚躲在空屋中,活了下来。他把他在清兵破城前后十余日中目睹之事,一一写出,为《扬州十日记》。
碧血:碧是一种青绿色的美石,玉类。后常用以称颂为国死难的人。
朱祜(hù):东汉名将,曾举兵平定延岑残党,防备匈奴。后拜建武大将军,封鬲侯。
式微:先秦时代民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归”活着过来。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种沉痛悲凉的沧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尤其在江南一带,是比任何改朝换代都更加惨绝人寰的。

  颔联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称帝,命史可法督师于扬州。由于南明朝廷昏庸,内讧不断,致使清兵长驱南下。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制造了“扬州十日”历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顾炎武这里只是指出了当时历史最沉痛的一刻。“愁”是愁南明旧朝的昏聩,“痛”是痛满清新朝的暴酷,一“愁”一“痛”之间,蕴含了历史的悲感。

  颈联写时光如水逝,历史犹在目。“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各地反清武装斗争连绵起伏,一直延续了四十年, “碧血末消”既表现了反清斗争的激烈、烈士们的血洒疆场,又表现了仁人志士坚强不屈的意志。诗人写诗时是四十岁,不当以老人自称的,这里的“白头相见”显然流露出了一种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恢复大计遥遥无期的惆怅与感慨,然而顾炎武虽然是艰难困苦,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为之奋斗的理想,于是与友人相见,自然而然地叙起了从前的战争生涯。这一联看似平淡,然而平淡之处自有心胸的流露,与友人相对,他想到的不仅是旧日的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为之奋斗的是未来他那复明的理想境界。

  尾联诗人与友人互勉,寄希望于来者。诗人为了理想的未来,他告诫友人不要叹息,要像古代的英雄那样去奋斗:“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这两句,诗人是以朱祜比朱四辅。“式微”这里代指哀叹,是鼓励朱四辅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只是哀怨悲叹,而要像东汉的朱祜那样建功立业,为恢复故国而努力。这里不仅是鼓励友人,实际上也是在表现自己那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悲叹往事凄楚动人,但格调并不仅仅流于低沉凄婉,在哀伤悲凉之中同样也洋溢着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热情是顾炎武其诗的热情,也是其人的热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顾炎武作此诗是在顺治十年(1653),那吋明亡已十年了。顾炎武与朱四辅相酬,在满怀的悲悼亡国之痛中,仍有一种“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精卫》)的坚定信念,诗人咏叹故国的沦亡时事的变迁,并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与民族气概与友人同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顾炎武介绍和顾炎武诗词大全

诗人:顾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
复制作者 顾炎武
猜您喜欢

下相怀古

形式:

驱车马陵山,落日见下相。 忆昔楚项王,拔山气何壮。 太息取祖龙,大言竟非妄。 破釜救邯郸,功居入关上。 杀降复父雠,不比诸侯将。 杯酒释沛公,殊有君人量。 胡为去咸阳,遭人扼其吭。 亚父无诤言,奇计非所望。 重瞳顾柔仁,隆准至暴抗。 脱之掌握中,骨肉俱无恙。 所以哭鲁兄,仍具威仪葬。 古来名与色,英雄不能忘。 力战兼悲歌,西风起酸怆。 废庙枕荒冈,虞兮侍帷帐。 乌骓伏坐傍,踣地哀鸣状。 我来访遗迹,登高见芒砀。 长陵竟抔土,万事同惆怅。

复制 吴伟业 《下相怀古》

哭志衍

形式:

予始年十四,与君蚤同学。 君独许我文,谓侔古人作。 长揖谢时辈,自比管与乐。 彊记矜绝伦,读书取大略。 家世攻春秋,训诂苦穿凿。 君撮诸家长,弗受专门缚。 即子之太公,亦未相然诺。 高谭群儿惊,健笔小儒作。 长途驭二龙,崇霄翔一鹗。 遂使天下士,咸奉吾徒约。 词场擅两吴,相与为掎角。 煌煌张夫子,斯文绍濂洛。 五经叩钟镛,百家垂矩矱。 海内走其门,鞍马填城郭。 云间数陈夏,馀子多磊落。 反骚拟三湘,作赋夸五柞。 君也游其间,才大资磨斲。 诗篇口自哦,书记手频削。 冠盖倾东南,虚怀事酬酢。 射策长安城,骢马黄金络。 年少交公卿,才智森喷薄。 会值里中儿,飞文肆谣诼。 要路示指踪,党人罹矰缴。 君也念急难,疏通暗筹度。 阴落其机牙,用意于莫觉。 逡巡白衣奏,停止黄门狱。 解褐未赴官,归来卧林壑。 宾客益辐辏,声华日昭灼。 生徒丏谭论,文史供扬㩁。 贫贱诸故人,慰存馈衣药。 蹑履修起居,小心见诚恪。 重气徇长者,往往捐囊橐。 君家夙贵盛,朱门饰华桷。 垒石开?轩,张灯透帘幕。 唱曲李延年,俳弄黄幡绰。 舞席间毬场,池馆花漠漠。 兄弟四五人,会宴腾觚爵。 盐䜴下鱼羹,椒兰糁凫臛。 每具十人馔,中厨炊香穱。 客从远方来,咄嗟办脾臄。 昨宵已中酒,命饮仍大釂。 而我过其家,性不胜杯杓。 小户不足紏,引满狂笑噱。 卷波喝遣输,射覆猜须着。 狎侮座上人,斗捷贪谐谑。 警速谁能酬,自喜看跳跃。 坚坐听其言,乃独无差错。 亲疏与长幼,语语存斟酌。 性厌礼法儒,拘忌何龌龊。 风仪甚瑰伟,衣冠偏落拓。 有时不篸巾,散发忘盥濯。 中夜斗歌呼,分曹纵蒱博。 百万一掷输,放意长自若。 绝叫忽成卢,众手忽敛却。 男儿须作健,清谈兼马槊。 犯雪披轻衫,笑予尔何弱。 尝登黄山颠,飞步临峭崿。 下有万仞潭,徒侣愁失脚。 搔首凌云烟,翘足傲衡霍。 顾予石城头,横览浮大白。 慷慨天下事,风尘惨河朔。 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 背后若有节,此辈急斩斫。 自请五千骑,一举歼首恶。 馀党皆吾人,散使归耕穫。 即今朝政乱,举错混清浊。 君父切边疆,群臣私帷幄。 当官不弹治,何以司封驳。 对仗劾三公,正色吐謇谔。 此志竟迍邅,天道何穷剥。 六载养丘园,一官落邛笮。 大盗窃江黄,凶徒塞荆鄂。 间道携妻孥,改途走蛮貉。 瘴黑箐林行,飓作泸溪泊。 驿路出桄榔,候吏疑猿玃。 歇鞍到平地,倏逢锦城乐。 问士先严杨,恤民及程卓。 白盐古戍烽,赤脚严关柝。 再拜蜀王书,流涕倾葵藿。 请府发千金,三军赐酺醵。 宾旅给犀渠,叟兵配骝骆。 此地俯中原,巨灵司锁钥。 水匮扼涪江,石门防剑阁。 我谋适不用,岷峨气萧索。 黑山起张燕,青城突庄蹻。 积甲峨眉平,饮马瞿塘涸。 生民为菹臡,丑类恣啖嚼。 徒行值虎豹,同事皆燕雀。 孤城遂摧陷,狂刀乃屠膊。 有子逾十龄,艰难孰顾托。 閤门竟同殉,覆卵无完壳。 一弟漏刃归,两踝见芒屩。 三峡奔荆门,鱼龙食魂魄。 梦断落沧江,毋乃遭抟攫。 郫筒千日酒,泉路无寂寞。 追计平生欢,一一犹如昨。 壁间所悬琴,临行弹别鹤。 玉子文楸枰,尚记争残着。 百架藏图书,千金入拳握。 刻意工丹青,云山共绵邈。 箧中白团扇,玉坠鱼瀺灂。 阿兄风流尽,万事俱零落。 我欲收君骨,茫茫隔山岳。 后来识死事,良史曾谁确。 此诗传巴中,磨崖书卓荦。 石剥苍藤缠,姓氏犹扪摸。 庶几千载后,悲风入寥廓。

复制 吴伟业 《哭志衍》
类型:

西田诗 其四

形式:

常言爱茅斋,投老才剪葺。 创置依旧图,新意出仿佛。 苍然一笠寒,能添夕阳色。 细影悬晨光,一一清露滴。 卞生工丹青,妙手固谁匹。 山村贪无人,取意先自适。 想像生云烟,为我开素壁。 了了见千峰,可以携手入。 道人十年梦,惆怅平生屐。 此地足卧游,不负幽人室。 愿以求长生,芝草堪采食。

复制 吴伟业 《西田诗 其四》

戏题士女图 其七 奔拂

形式:

歌舞侯门一见难,侍儿何得脱长安。 乐昌破镜翻新唱,换取杨公作旧官。

复制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 其七 奔拂》

行路难 其八

形式:

男儿读书良不恶,屈首残编务穿凿。 穷年矻矻竟无成,徒使声华受萧索。 君不见王令文章今大进,邱公官退才亦尽。 寂寂斋居自著书,太玄奇字无人问。

复制 吴伟业 《行路难 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