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以愿意收。献玉石的人说:“我把给人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以贪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倘若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子己的宝。以如各子都保留子己的宝。”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献出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子罕把它放在子己的乡里,让工匠替子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以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以同啊!”要是把百两黄金与黄鹂鸟给一个婴儿选,他肯定会选黄鹂鸟;把和氏璧和百两黄金给一个鄙俗的人选,他也一定会选黄金;把和氏璧和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若给贤者选,贤者一定会选择至若。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抉择也越精妙;只能看到糟粕的人,就只会去获取糟粕。子罕所看到的精华就是最精华的东西啊!”

注释
或:有个人。
得:得到。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示:给……看。
故:所以。
尔:代词,你。
以……为:当做。
若:倘若,假若。
以若:以如。若,动词,如。
人:各人,各子。
稽首:叩头。
长者:年高有德的人。
宝:宝物,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宝。
搏黍:黄莺。
儿子:婴儿。
鄙人:鄙俗的人。
道德之至若: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若。至若,极其高超或高明的若论。至,极致,至极。
知:通“智”,知识或智慧。
 精:精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简析

  这是一段讨论道德的文章,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金银珠玉是宝示,但是在贤德的人看来,道德才是真正的宝示。

  文章一开头就揭示了献玉者与子罕对宝物截然不同的看法。子罕所说的“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面的宝。他以道为宝,表明了子罕非比寻常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由道得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贤者从和氏璧和道德之言中选择后者这里是道德修养提升的需要,体现了贤者道德的崇高。当今社会有些人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中心

  文章一开头就揭示了献玉者与子罕对宝物截然不同的看法。子罕所说的“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常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贤者从和氏璧和道德之言中选择后者这里是道德修养提升的需要,体现了其精神的崇高。当今社会有些人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向介绍和刘向诗词大全

诗人:刘向

西汉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歆之父。治《春秋谷梁》,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专权,议......
复制作者 刘向
猜您喜欢

题陈思召醉读东篱小影 其二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形式:

此君醉后好风裁,背指黄华蓠外开。 还读我书寻我乐,何须送酒白衣来。

复制 许传霈 《题陈思召醉读东篱小影 其二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题陈思召醉读东篱小影 其一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形式:

读书嗜酒话渊明,彭泽归来倍有情。 绝妙山光与松菊,谁从画里证三生。

复制 许传霈 《题陈思召醉读东篱小影 其一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题山阴沈少牧绉绿山房印笺为黼臣作 其二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形式:

元龟负篆导山川,禹庙同瞻东浙仙。 赖有一编传古意,不须青玉说当年。

复制 许传霈 《题山阴沈少牧绉绿山房印笺为黼臣作 其二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催妆曲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形式:

寻常嫁娶了初衷,地下应知笑语同。 新妇未谙慈母意,姑烧红烛话公公。

复制 许传霈 《催妆曲 其二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二十二岁))》

题艺林少年松下听泉小影 其二 (丁丑(清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三十四岁))

形式:

图画于今卅六年,菰城重话隔桑田。 留题诸老风流在,一度披吟一惘然。

复制 许传霈 《题艺林少年松下听泉小影 其二 (丁丑(清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三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