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恒:一般的,普通的。 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无名:指无形。 有名:指有形。 母:母体,根源。 恒:经常。 眇:通「妙」,微妙的意思。 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谓:称谓。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同样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老子
猜您喜欢

题新喻袁孝子方泰草亭

形式:

风花高下草烟青,春满袁家孝子亭。 阿母瑶池香梦杳,彩衣犹隔翠云屏。

复制 罗伦 《题新喻袁孝子方泰草亭》

五月初二日梦

形式:

阴阳管束玑衡外,宇宙呼嘘橐籥中。 岁事化权今在手,人间何树不东风。

复制 罗伦 《五月初二日梦》
类型:

十一月初三夕于杏林 其一

形式:

天机才动玉壶春,海内初看白日频。 头上葛巾犹在此,与君同是葛天民。

复制 罗伦 《十一月初三夕于杏林 其一》

一峰来秀

形式:

倚天高树遏云流,只见长春不见秋。 晓月瞳瞳光四海,无边佳气拥罗浮。

复制 罗伦 《一峰来秀》

丹凤朝阳

形式:

绛阙云霄散紫霞,丹山碧海晓光华。 唤回一枕周公梦,自倚东风送落花。

复制 罗伦 《丹凤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