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官河南报至作的拼音版

  • guān
    nán
    bào
    zhì
    zuò
  • wáng
    shèn
    zhōng
  • chì
    què
    piān
    rán
    xián
    chǐ
    shū
    shū
    zhōng
    bào
    yǒu
    xīn
    chú
  • shì
    róng
    yún
    wài
    shēng
    fān
    wèi
    cǎo
  • huǐ
    qīng
    huáng
    zāi
    duàn
    què
    jiào
    zhōng
    xiǎng
    yuán
  • guān
    miù
    pín
    zāo
    diào
    yáng
    yún
    kuì
王慎中介绍和王慎中诗词大全

王慎中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
复制作者 王慎中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九

形式: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九》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二

形式: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先生然其言。 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二》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三

形式:

“杨慈湖不为无见,又着在无声无臭上见了。”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三》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五

形式: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 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五》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

形式: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着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已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着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着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之所发,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格物也,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