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彭泽体诗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
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
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
提瑟当户坐,叹息望天河。
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鲍照介绍和鲍照诗词大全

诗人: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复制作者 鲍照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六

形式:

来书云:“周子曰‘主静’,程子曰‘动亦定,静亦定’,先生曰‘定者心之本体’。是静定也,绝非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必常知、常存、常主于理之谓也。夫常知、常存、常主于理,明是动也,已发也,何以谓之静?何以谓之本体?岂是静定也,又有以贯乎心之动静者邪?” 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不睹不闻、无思无为,非槁木死灰之谓也;睹闻思为一于理,而未深有所睹闻思为,即是动而未尝动也。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体用一原”者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六》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形式: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多,则功夫间断耳。且念头放失,多因私欲客气之动而始,忽然惊醒而后提,其放而未提之间,心之昏杂多不自觉。今欲日精日明,常提不放,以何道乎?只此常提不放,即全功乎?抑于常提不放之中,更宜加省克之功乎?虽曰常提不放,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恐私欲不去;若加戒惧克治之功焉,又为‘思善’之事,而于‘本来面目’又未达一间也。如之何则可?” 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即是“必有事焉”,岂有两事邪?此节所问,前一段已自说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说得支离,及有“本来面目未达一间”之疑,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病,去此病,自无此疑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形式: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一

形式: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著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著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一》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一

形式: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 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 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 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