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四的拼音版

  • sēng
    wèn
    liào
    jiǎn
    yīn
    ér
    sòng
    zhī
  • shì
    shǒu
    zhuō
  • rén
    jìng
    duó
    dōng
    西
    rèn
    gāi
  • jiǔ
    liù
    shí
    sān
    xiāng
    féng
    ā
释守卓介绍和释守卓诗词大全

释守卓

释守卓,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
复制作者 释守卓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七

形式: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七》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七

形式:

问《律吕新书》。 先生曰:“学者当务为急,算得此数熟亦恐未有用,必须心中先具礼、乐之本,方可。且如其书说多用管以候气,然至冬至那一时刻,管灰之飞或有先后,须臾之间,焉知那管正值冬至之刻?须自心中先晓得冬至之刻始得,此便有不通处。学者须先从礼、乐本原上用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七》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九

形式:

问:“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九》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一

形式: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七

形式: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三十七》